文章内容

金融定制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视为现代农业的支撑和未来,对他们进行金融扶持和培育已是金融机构的共识。近年来,西海岸金融机构通过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精准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融资难“瓶颈”正在不断破题。位于六汪镇的常回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正是有了银行为其专门定制的“金融活水”才快速成长起来的。

资金周转遇难题 蔬菜基地陷困境

四月春风吹拂,广袤的西海岸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

走进六汪镇常家庄,迎春花花枝郁绿花朵静美,成片的麦苗在微风里泛着绿浪;23个蔬菜大棚内株株甘蓝苗肆意生长;不远处的田地里,农民们则忙着将甘蓝苗移栽到户外……

“如果没有青岛胶南海汇村镇银行的贷款支持,也许现在就看不到这幅景美人勤的画面。”青岛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敬礼说。

常回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是我区的扶贫项目,2018年,青岛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我区达成战略合作,建设这个包含蔬菜规模种植、互联网产销交易保障平台、果蔬深加工工厂、冷冻仓储库及物流园区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

流转了常家庄的上千亩土地后,常回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一期工程启动。在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后,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

“一期工程要想如期完成,必须赶在2018年12月份将大棚建起来,包括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都需要配齐。”赵敬礼告诉记者。

向近十家银行递交贷款申请被拒后,赵敬礼陷入绝望。“如果贷不来钱,2019年第一季蔬菜种植就错过了,等于把所有土地闲置半年之久,损失太大了!”回忆起产业园建设之初遇到的融资难题,赵敬礼感慨颇多。

量身定制融资策 信用贷款解危急

就在进退两难时,青岛胶南海汇村镇银行的电话让一筹莫展的赵敬礼看到了希望。

在接到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贷款申请后,2018年12月20日,海汇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前往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在充分了解客户情况后,我们为企业设计了多个融资方案,包括企业收费权质押、引入合作担保公司担保等方案。”海汇村镇银行副行长柴方强介绍,但在方案落地过程中,遇到了各方协调配合难度大、客户反担保措施不足等困难,多个方案一一被放弃。

柴方强告诉记者,鉴于该项目是扶贫项目,且贴合乡村振兴战略,海汇村镇银行决定突破传统信贷业务要求抵押、担保等做法,为企业量身定制一套信用贷款融资方案。

该项目发展现状及前景良好,已与多家企业达成蔬菜供应合作意向;项目负责人还拥有其他产业,具备还款能力;近几年客户的贷款还款信用良好……多方面测评显示,青岛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具备信用贷资格。

2018年12月26日,也就是发起贷款申请后的第7天,460万元的信用贷款通过审批。“这笔贷款犹如‘及时雨’一般,顿时解决了我们最大的难题。”赵敬礼说,资金到位后,建设蔬菜大棚的基础设施及一应生产资料很快购齐,半个月后,占地30亩的23个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为2019年的第一季种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如今,棚内种植的甘蓝苗、有机菜花苗和大白菜苗都已移栽至露天田地,50天后就能收获上市。

创新融资模式 拓宽融资渠道

记者了解到,海汇村镇银行为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不仅是该银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的第一笔信用贷款,在全区范围内更是一次创新,这次试水也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题提供了“样板”。

对农业经营主体来说,贷不到款、贷不足款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资产作抵押。创新融资模式、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尤为重要。

“在西海岸,广大金融部门根据自身定位,积极为‘三农’定制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模式。”区金融部门相关人员介绍,如青岛胶南海汇村镇银行积极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创新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和养殖户保证贷款;银行行长走进镇街,为农业企业升级改造和发展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农业经营主体拓宽了融资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的“金融活水”。

在源源不断“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下,像胶河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之路未来有望越来越顺畅。董梅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