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海岸的“蓝莓引擎”

北纬35度,中国最佳的蓝莓种植区域。

2000年,试水蓝莓栽培,开创国内人工栽培蓝莓的先河;2006年,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全域蓝莓产业化进程;2010年,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蓝莓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截止到2018年,西海岸蓝莓已发展到9.6万亩,可采摘面积7.9万亩,总产36480吨,年产值达11.67亿元,规模化种植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均为全国最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条黄金种植带上,西海岸把一颗小小浆果打造成了农业产业升级与增收的龙头引擎。

个体农户:全域发展转型有底气

开创中国蓝莓标准化种植先河,国内最早进行蓝莓规模化开发,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20年规模化种植的深厚根基和沃野之上的25000亩蓝莓,便是宝山镇“蓝莓小镇”的底气。

夏日午后,风车悠悠。车行宝山镇田间小路,如今满眼尽是蓝莓果园。规模化种植之外,老百姓也加入了“蓝色军团”。

4日,记者走进七宝山路上的紫珍珠蓝莓采摘园,园主李刚正与工作人员一同把刚采摘的大田蓝莓装盒。两年前,44岁的他下定决心“跨界”,放弃经营十多年的面食店,包下40多亩地种起了蓝莓。

从做面点转型种蓝莓,看似天壤之别,而对李刚来说,却只是“时机到了”。“早在2001年,镇上就有了蓝莓种植,那时算个新光景。眼下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不管是品种还是技术,种蓝莓已经和种麦子一样有章可循了。”李刚告诉记者,自己转行也是“蓄谋已久”的,经营面食店时,周边蓝莓园经常需要面点配送,几次下来就把心思吸引上了。“频繁进出蓝莓园,总结出几点特性。一是采摘生意火爆,高峰时段客流量很大;二是随着种植规模化,本地产量供应足,吸引了大量订单,不愁销路;三是镇政府鼓励特色种植,好政策给得足,尤其是在种蓝莓上。”善于经营的李刚思路清晰,经过一年多的全方位考察后,果断顺势加入了蓝莓种植大潮。

“投资约500万元,经营两个园区,以暖棚种植、采摘经营为主,同时在棚间和棚头穿插种上小部分大田蓝莓。”蓝莓没有让李刚失望,伴随时间流转,度过头年的果树稳定期后,第二年便开始收益,今年则稳步增长。“随着树龄的增长,蓝莓产量逐步提高,每年收入都在稳定增长,目前已经回本100多万元了。”李刚告诉记者,比起面点工作每天的起早贪黑,趋于成熟的蓝莓种植环境,让自己也过上了舒适有空闲的生活。

大环境影响的不仅是参与其中的弄潮儿。蓝莓需手工采摘,每到产果高峰期,整个宝山镇都“找不到一个闲人”。“男女老少都进了蓝莓园采摘果子,一天收入一百多元。”宝山镇大窝洛村55岁的沈瑞智正是李刚的雇工,农闲时便来基地帮忙。“一年下来一万多块的收入,也不耽误种地,活儿也没多少累处。”在他看来,蓝莓带来的不仅是田间地头的变化,更添补了百姓的腰包。

“种麦子,种苹果,目前看来比不上蓝莓收益高了。”李刚告诉记者,蓝莓种植灵活,个体种植选择空间较大,“可以在自家地里露天种大田蓝莓,资金充裕也可以搭建冷棚、暖棚,投资大收益就高些,露天种也比同规模种其他作物利润高得多,所以现在散户加入种蓝莓的越来越多了。”

个体加入的底气,更来自于整体的实力。虽刚入行不久,但李刚对眼下蓝莓产业的发展却研究颇丰。“从最初的新事物到现在的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也换来了人们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上的持续认可,加上育苗、种植、管理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不坚定着种植户的信心。”李刚说道,“像种麦子一样种蓝莓,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

龙头企业:机器换人投入深加工

东南40公里外,藏南镇占地500多亩的蓝莓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

青岛黄发隆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中心总监李修锐正组织工作人员将刚采下的蓝莓装车运往鲜果车间。“每天成熟一批就要分等级摘完一批,目前日产量在6吨左右,再过几天最高可达10吨多。”李修锐介绍,眼下正是大田蓝莓的收果高峰期,收获季将持续到7月底。“我们现有8个蓝莓基地,分布在我区6个乡镇,总面积近万亩。”

17℃的收料仓、7-8℃的预冷间、10-12℃的鲜果车间、0-3℃的保鲜库……温度设定严谨、操作流程规范的流水车间,是隆辉农业蓝莓鲜果包装与深加工的开端。“冷链运输车送达后,迅速进入收料仓,温度设定可避免果实表皮起露影响品质,高峰期每天都会从各个基地运来30多吨蓝莓,在预冷间通过强劲风力急速抽气降温保鲜后进入鲜果车间,按照不同品种经由全自动流水线进行品质筛选、三类分级和自动包装后,分别用于鲜果销售、冻果销售和深加工。”正在巡视工作人员为盒装蓝莓再次称重的加工部经理王暖琦告诉记者,“我们引进的流水线设备能独自完成清理、去杂、消毒、分级、装盒的完整工序,完美代替了人工,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只需要这道复称工序保证重量精准即可。”

与个体种植户鲜果销售和采摘经营的模式不同,规模化种植企业在规划初期,便开始确立深加工的发展思路。“如今,我们与莱西、烟台等地的水果深加工工厂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我们的优质蓝莓加工成果干、果酒等产品。”隆辉农业行政经理丁华江从保鲜库拿出一瓶蓝莓酒对记者展示,“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企业本地深加工的新思路。”

小蓝莓成就大产业,大产业带动深转型。目前,西海岸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品种引进、种苗繁育、基地种植、果品深加工及销售的整个蓝莓产业全程产业链。随着蓝莓规模、产量的增长,各项处理技术的提高,本地蓝莓龙头企业逐渐加大深加工的投入,已经生产出蓝莓果干、果脯、果脆、果酱、果汁、蜂蜜、蓝莓酒等系列产品,西海岸蓝莓已经走进全国各大城市。

科研基地:深耕科研国内树标杆

向东10公里,佳沃蓝莓青岛示范园基地把蓝莓苗种进了“玻璃瓶”。“从扩繁到最后幼苗下地,大约需要100天,期间要严格记录每天的生长情况,并控制好室内温湿度。”育苗组培室内绿意盎然,佳沃蓝莓组培班长崔冰艳拿起一个组培瓶,观察着瓶中蓝莓苗的长势向记者说道。规模化种植与科技领域钻研并驾齐驱,佳沃蓝莓人力行政负责人包晓婷告诉记者,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组培室,每年育苗能力可达3000万株,国内市场50%的蓝莓苗在这里孕育。“土壤改良、品种栽培、果实研究,蓝莓种植、管理、加工的各项环节都在基地进行科研实践。”

全国最大的蓝莓全产业链基地、全国最大的蓝莓鲜果加工厂、全国最先进的水果冷链配送网络……这个占地近千亩的示范园区,俨然已成为全国蓝莓行业的标杆。“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蓝莓领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水平最为领先的技术研究中心之一。”包晓婷介绍,该中心现已创新(集成)栽培、加工技术体系或标准(规范)15套,开发了深加工产品9个、发明专利30余项,并累计培训500余名蓝莓技术人员。

现代农业示范区张家楼直管区内,世界农学种子研究领域的专家也正在参与蓝莓研究院建设,为西海岸蓝莓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当前,蓝莓种植已成为西海岸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它正成为我区农民的致富新引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志山告诉记者,目前西海岸约3万农民从事蓝莓产业,直接带动农民年增收7亿元。

王 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