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深蓝底色愈浓郁

■编者按 孔《疏》:“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新中国成立7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而不懈奋斗着。梦想的色彩五彩斑斓,已历五载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先行先试、善作善成,以实干和担当绘就了一幅梦想图卷。本报今日3-7版推出“西海岸五色”策划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张忠德

青色是象征着万物出生、生长之时的色彩,也是碧波潮涌的颜色。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代重要国家战略之一,山东也在加快海洋强省的建设步伐。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黄海之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从诞生之初就被国家赋予了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承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短短40余字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期待。

获批五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海洋强国”,积极发展“向海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深蓝的底色愈加浓郁:2013年至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182亿元,年均增长20%,海洋经济总量五年实现翻倍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8%增长到33.6%,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近36%。

海洋重器亮出“肌肉”

2017年6月3日,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养殖设备——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在青岛武船集团新北船基地顺利交付。

2017年8月16日,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最后两个LNG核心工艺模块通关装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企业独立完成国际LNG核心工艺模块的先河。

2017年9月19日,世界最大散货船——新一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在青岛北船重工顺利出坞。

2018年5月21日,我国首次自主集成的世界级“海上石油工厂”——“FPSO P67”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交付启运巴西……

五年间,如此多的海洋重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诞生。这片面积8平方公里的区域汇集了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海西重机港口及船用机械、武船重工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石油装备工程制造等10余个船舶海工项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国家级新型工业化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山东省海洋特色园区。

而此地出产的海洋重器除了“巨大”,更重要的特点是“自主”。

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项目位于北极圈内,当地最低温度达-52℃,超低温对材料选型、焊接质量、涂装工艺、运输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难度堪称业界之最。

深冷保温技术正是技术人员面前的“拦路虎”。为适应极寒天气,所有关键装备和管线都要“穿上”特制的保温服——泡沫玻璃。“当时这一特殊材料切割技术被一家新加坡公司长期垄断,我们想去考察观摩,却吃了‘闭门羹’。项目所需泡沫玻璃总量超过3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10层普通住宅楼的体积,在新加坡切割的话,加工和运输费将是一个天价数字,过程也难以控制。”亚马尔项目舾装通风保温作业部副经理崔峰瑞说。

为此,项目建设方决心自主研发泡沫玻璃切割技术。5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泡沫玻璃半自动切割设备诞生了,相比手动切割,效率提升了3倍。同时,课题组还研发了一整套泡沫玻璃排版技术,将材料切割损耗由50%降到28%,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4000多万元。

“海字头”科研机构扎堆

如果说船舶海工重器算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亮出的“铜皮铁骨”,那么“海字头”科研力量的集聚可称得上是“大脑中枢”。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科教园内,有一片占地2000亩的区域,正是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整合凝聚全院涉海优势科研力量,由海洋所、沈阳自动化所、烟台海岸带所、上海药物所等13家研究所共同组建。目前,教学区主体建筑已封顶,科研区主体完成65%。“中心将聚焦近海环境、深海大洋、海洋生命三大领域,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科考船队、空天海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四大核心支撑平台,打造海洋工程装备、近海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灾害防控等七大研发集群,实现中科院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向山东集聚。”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几十公里之外的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内,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也日渐引起国内外基因研究领域的关注。“这里将建设全球最大的国家级海洋基因库,打造国际海洋生命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全球数十万种已知海洋生物物种生命数字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心介绍,目前,研究院已牵头成立了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与国内外60余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了120余项科研合作,已收集26000多份样本,开展了270多个物种的测序工作。

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集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20家,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11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山东省各区县首位;总投资704亿元的联想海洋产业运营总部、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7个项目列入省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库,投资额占全青岛市列库项目总额的82.9%,项目数占全市总数近一半。

开放的足音铿锵有力

经略海洋意味着扩大开放。

作为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湾港、董家口港两大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犹如两翼,让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

作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进出口港,前湾港自动化码头空无一人,货船上的集装箱却被源源不断地卸载运输到堆场上。仅几秒钟,货轮上的集装箱被全自动化双小车桥吊锁定、抓取,并运至中转平台;仅1分钟左右,中转平台将集装箱“转交给”AGV(自动化导引小车);AGV分毫不差地朝着轨道吊行进……物联网感知、高度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让这里完全实现了无人值守作业。

不仅如此,这项让人称奇的全自动化码头项目仅用3年多时间即完成了国内外同类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建设成本仅为国外同类码头的75%左右。整个自动化码头内,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减少操作人员约85%,提升作业效率约30%,码头设计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40自然箱,是当今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同时,在这片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开放园区,园区数量多、功能全、政策集中。

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为例,这片区域内就有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平台——中德生态园、中俄地方合作园区、中英创新产业园以及中芬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园区,每年举办各类国际间的研究交流活动几十场。

开放的步伐还体现在国际性节会的扎堆举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落户西海岸,并已陆续举办四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2018年6月,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西海岸举行。

而在6月10日至12日,围绕“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主题和“人人得享健康”口号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则让青岛西海岸新区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