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记者探访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筑垃圾处理全流程

建筑垃圾95%华丽转身变资源

上周,青岛西海岸新区秋雨绵绵,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富源二号路却时刻保持着干爽,它是西海岸第一条“海绵路”。要搭建这条“会呼吸”的道路,高透水率的透水砖必不可少。极少有人知道,这条路所用的透水砖,竟是由建筑垃圾“变身”而来。

当前,西海岸建设如火如荼,每天都有无数建筑垃圾在经历着“重生”。它们从各个建设现场被运到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处置点,经过处理变成可以二次利用的再生产品。

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西海岸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量从300吨/年增长到600吨/年,逐年增加的同时,建筑垃圾中的95%都实现了“变身”。从垃圾转化为资源,建筑垃圾的“再生”之旅可谓精彩十足。

自动化筛分,啥都不浪费

12日上午,在位于峄山路的青岛城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混杂着金属、木制品、保温材料、砖石、土块等杂物的建筑垃圾堆积成山,几条生产线正在轰鸣运转。

“这是一套名副其实的建筑垃圾‘分解器’。”公司生产副总王月参指着“长”有几条“长臂”的机器介绍,杂质较多的建筑垃圾被运来后,挖掘机将它们铲送进入料口,通过传送带进行初步分解,其中蛇皮袋、树枝等成分被人工分拣出来,超过15厘米大的砖块自动筛选到机器外,其他小石块、沙土、轻质物则进入机器进行二次自动化分拣,并从不同出口“吐”出后待利用。

紧接着,记者又来到骨料生产车间,只见足球场大的车间内,几组设备也在有序运转。“没有杂质的建筑垃圾首先进入破碎机进行原料破碎,再进入振动筛筛分,进行二、三次破碎。”王月参简单解释道,“三组设备,一个比一个劲大,最后出来的可用颗粒便是我们所说的骨料,一组比一组细小。”

记者注意到,生产线虽然机器轰鸣,但却少有浮尘。这都得益于工厂内设置的喷淋系统和吸尘设备。“在碎石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也不会被浪费,都将统一收集再制成陶粒和三合土拌料等。”王月参指着远处的吸尘设备介绍道,“所有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已高达95%。”

骨料产品多,哪都能用上

“这些都是用骨料制成的砖块,其中颗粒明显,长得有点像‘沙琪玛’的就是透水砖,海绵路铺设用的就是它。”车间外的空地上,一排排再生砖整齐码放,王月参告诉记者,纯建筑垃圾产出的高硬度骨料可用于制作砖块、混凝土,用于工程砌筑、路面铺设等,透水砖是目前厂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最高端再生品。在厂区办公楼北侧的小菜园,王月参指着绿油油的大白菜告诉记者,种菜用的土壤里也加入了建筑垃圾分解制成的种植肥。

每年,王月参的厂区可生产再生砖50万平方米、再生混凝土200余万立方米、再生种植肥10万吨,每年可节能4800吨标准煤、节约利用土地300亩。

辅料硬度低,也有大作为

“纯建筑垃圾杂质较少,所以可以产出骨料,我们刚看到的第一条分拣线上,杂质较多的建筑垃圾则不行。”王月参说,杂质较多的建筑垃圾中,主要包含装修垃圾。“装修垃圾的再生产品硬度低,主要当辅料使用,用于路基铺设,填充保护管道等等,也有大用处。”

“现在,我区各个废弃物处理点都可以处理装修垃圾,并已形成了一条装修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小区物业部门只要一个电话,回收企业就会上门收运装修垃圾。”青岛西海岸新区城管局建筑废弃物处置科负责人王贻泉告诉记者,目前,装修垃圾收运属于有偿运输,该局正在进行全区推广。

王贻泉告诉记者,“建筑弃料不出区”也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之一。除了运输到厂区的建筑垃圾外,还可以利用“移动破碎生产线”设备,到现场处理建筑垃圾。不仅解决运输问题,还灵活便捷,哪儿有拆除,就在哪儿处理,废物现场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建立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打造一个以绿色循环产业为保障、以驱动城市更新和健康发展为主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说话时,王贻泉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张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