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感受西海岸“水脉动”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马志丁

一条条河道清淤疏浚、一座座水库除险加固、一项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日前,全省重点水利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为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实情况,近日,记者探访全区水环境建设,处处都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劲脉动。

近年来,西海岸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将水利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化城市环境的大事要事,不断推进西海岸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清淤疏浚河湖焕发新生

“以前河道里都是厚厚的淤泥,河面上尽是水草垃圾,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阵阵臭味,大家对它避之不及,生活环境苦不堪言。”家住小辛河畔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曾经她们这些依水而居的市民长期忍受着臭水侵扰之苦,但如今,河里种满水生植物,水清景美,整条河道宛若新生。

在西海岸,“破茧成蝶”的河道不止小辛河这一条。

曾经的白马河河道沙层逐年增加,严重堵塞了白马河泵站渗区的渗水管道,供水能力不足,经过清淤整治后,河水通畅、清澈见底,不时还有水鸟正在河中觅食;曾经的岔河是条连洗抹布都觉得脏的污水河,治理后,水体检测实行网箱养鱼法,鱼儿被养得肥美圆润,水治理效果显著;曾经的双珠公园人工湖已近干涸,人工蓄水后,湖内水草、浮萍等水生植物繁衍迅速,水体质量日益下降,启动水体修复改造工程后,人工湖水呈现出久违的清澈,水草萋萋、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象重回市民的身边……

一切悄然生变的背后,是西海岸水利部门集思广益、创新思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河道整治。西海岸还将对胶河六汪段、横河、甜水河上游、错水河、龙泉河、汶河、白马河、墨水河、吉利河、桃林河等实施河道综合生态治理,预算投资15.7亿元。“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它们将被列入水利‘十四五’规划分期分段实施,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区城管局水务水利中心水利管理处负责人王锡伦告诉记者。

补齐短板大兴建设热潮

“今年,我们还将有效提高当地水资源配置能力,把逐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强化水利短板工程建设,在加强河道、水库蓄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谈起水利发展基调,城市管理局三级调研员王玉德说道。

为此,该局投资2.2亿元,对我区巨洋河、甜水河、吉利河及吉利河水库上游3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总长13公里。目前,吉利河、甜水河及吉利河上游向阳河、胜利河、后王河3条河道治理工程已经完工,巨洋河综合治理工程也已经完成70%。

此外,西海岸还将对周家村水库、小辛庄水库、崖下水库、石灰窑水库、沙西水库、丁家河水库等6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这6座水库在今年汛期检查中存在不同程度渗水问题,日后的主要工程措施为采用泥浆搅拌桩对渗水部位进行防渗处理,估算投资280万元。”王玉德告诉记者,根据各镇街提报情况,全区除上述6座水库外,还有17座小型水库需要维修加固,将列入2020年区级固投计划,并列入区投资大会战内容。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全区水资源保障能力也明显提高。其中,棘洪滩水库至董家口应急引水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全区水资源保障能力;通过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加强地下水管理,全区没有发生因海水倒灌破坏水生态环境现象。”王玉德告诉记者,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西海岸先后实施了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发展成果,与城市居民一样吃上安全、放心、及时的自来水。

加大管护完善长效机制

“水利工程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光靠治理还远远不够。作为‘四水共治’的一项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今年是‘河长制’在西海岸推行的第三个年头。”水务水利中心河湖管理处负责人张崇芹向记者介绍。

她告诉记者,抓好统筹治水,落实河(湖)长制,推动天上水、地表水、特殊水、外来水、地下水“五水共享”,实现治污水、防洪水、抓节水、保供水“四水共治”,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西海岸特色的管水治水格局。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不断探索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同时,西海岸也深刻地认识到治水提质关键还要从监管上抓起。

“强化水利行业监督管理,不仅要通过建立落实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严守行为红线,还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张崇芹介绍说,工作中,他们已联合其他部门加强执法监管,严格控制河道周边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及时制止违法涉河建设行为,保障河道管理范围内无新增违法建筑。

未来,西海岸将持续发力,向河道管理顽疾宣战,全力投身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助力西海岸生态文明建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