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残联打造“服务在身边”品牌,全区3.8万残疾人受益

服务在身边 满意百分百

□本报记者 刘腾

从瘫痪在床到缓慢小步行走,一个多月的时间,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后显沟村重度肢体残疾人安丰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今年8月,西海岸新区残联教育就业科负责人曾祥杰在入户走访时发现,安丰召家庭十分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协调对接,安丰召入住康馨残疾人安养中心。如今,他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极大改观。

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一个残疾家庭走出困境。在曾祥杰看来,这仅是西海岸新区残联“服务在身边”活动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自2017年下半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1500余名各级残疾人工作者,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为全区3.8万名持证残疾人上门送政策、听呼声、解困难,将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被残疾群众亲切称为靠得住的娘家人。

仅用一个月时间办结251个问题

在2017年底开展“服务在身边”走访时,区、镇街、村居三级残疾人组织的工作人员深入全区1230个村居,坐到残疾群众炕头上面对面征求意见,共梳理归纳出251个问题。西海岸新区残联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全部予以办结。

但在2018年底的走访中,却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全区残疾人反映的问题为零,但工作满意率却达到了100%。这一现象在西海岸新区残联副理事长管恩琴看来,并不足为奇。“服务在身边活动的一个初衷就是实实在在为残疾人解决问题。在解决了2017年走访时发现的251个问题后,我们立刻建立工作台账,常态化开展工作,与残疾人建立起紧密联系,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为他们解决困难。”管恩琴告诉记者。

润物细无声,这是对0诉求、满意率100%最好的解释。自“服务在身边”活动开展以来,全区3.8万名残疾人人手一张《服务联系卡》,不出家门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残联帮助;对残疾人的服务需求,能够上门服务的,就不让他们跑腿,由残疾人工作者提供零距离服务;对残疾人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结合残疾人证申领、补贴申报、入户调查、上门服务等工作,西海岸新区残联还围绕残疾人关注的现实问题,加强了惠残政策解读和改革成果宣传,让残疾群众准确知晓自己享受到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注。

一线工作法零距离帮扶

今年2月,西海岸新区残联举办了一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40余家企业提供了200余个工作岗位。作为企业与残疾人的双向联系人,西海岸新区残联就业中心负责人丁德敏做了大量对接工作。

“无处获取企业的用工信息是残疾人就业的一大障碍。开展服务在身边活动,我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走访把企业和残疾人的需求汇总起来,为残疾群众送政策、送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服务,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丁德敏介绍说。

在服务在身边活动中,西海岸新区残联始终把一线工作法贯穿始终,对残疾人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带有普遍性、典型性、影响力的问题,加强调研、找准症结、分析原因,能够马上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共同解决的,及时沟通协调解决,需要工委管委研究解决的及时上报,千方百计为残疾群众分忧解愁。同时,将工作重心下移、管理下沉,主动服务基层残联组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腾出更多时间到村居直接服务残疾群众。

服务不止在身边件件办到心坎上

“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到很多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他们常年带孩子在区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训练,我与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除了在工作中帮助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我也会尽己所能。”西海岸新区残联康复科负责人张雷告诉记者。

在服务在身边活动中,工作人员真诚地与残疾人交朋友,和残疾群众绞在一起、融在一起,推动残健融合,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残联组织和社会的温暖,成为了残疾群众“离不开”的好朋友,在全区残疾群众中树立起了“残联是我家,有事就找她”的良好形象。

“服务在身边是一句很朴实的话,但放在西海岸残疾人身上,却分量十足。”管恩琴表示,下一步,西海岸新区残联将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把业务做精,注重日常服务,做到贴心再贴心,让残疾人之家更温暖可靠,努力为西海岸残疾群众提供一个生活有保障、康复有设施、居家有照料、活动有场所、出行少障碍的良好环境。同时,发展社会公益组织扶残助残,为残疾人送去更多温暖,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