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刷脸”就能办执照

西海岸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把准市场化改革导向,以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大便利和自主发展空间为目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聚力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本报记者 宋迎迎

商事登记电子化 身处异地办手续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质量太好了,尤其是全程电子化登记真便利,外地股东不用到现场来签字,刷脸就办妥了营业执照。”近日,刚刚拿到“青岛融汇英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的郑杰告诉记者。

郑杰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教授,非常看好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环境和前景,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决定把公司落户在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并在此筹拍电影。由于公司法人中有1人在北京、1人在深圳,近期均无法前来办理公司注册登记手续。就在郑杰为此烦恼时,政务服务大厅相关业务科室了解情况后,以工商全程电子化平台为技术支撑,第一时间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在大厅工作人员的视频远程指导下,身处北京和深圳的法人利用“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APP很快就在网上完成了相关签字确认手续,郑杰顺利领取了公司营业执照。

审批服务快一步 企业群众少跑路

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使企业更加便捷地拿到营业执照,是西海岸新区通过行政审批改革方便企业办事的一个缩影。而全面推行“一证(照)通”,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也是西海岸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深入实践。

今年9月份,西海岸新区打破原先“先证后照”固有模式,在“照后减证”“证照合办”成功实践基础之上改革再升级,将“一业多证”模式升级为一个行业的全链条许可、多项审批事项整合的“一业一证(照)”改革新模式,并最终实现了市场主体“一证(照)通”。西海岸新区对“一证(照)通”行业实行分批纳入、动态管理,首批将企业和民办非企业中办件频率高、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的27类行业首批纳入“一证(照)通”,实现企业登记“准入即准营”,打造了“放管服”改革领域又一样板标杆。

按照“以市场主体为中心”的改革理念,西海岸新区紧紧围绕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细化深化审批服务全流程改革,通过整合政务网络,打破信息孤岛,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扩大涉企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范围。通过推出“贴心代办”“微信帮办”,实现了服务快一步、企业少跑路,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

打出系列组合拳 市场活力得释放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西海岸新区通过推行并环节、减手续、提效率、降成本等一系列组合拳,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西海岸新区在全省率先突破,将原来招投标环节要求提供的项目土地、规划手续,合并到施工许可办理环节提交,成为全省范围内招标前置条件最少的城市。同时,取消了招标受理阶段的招标方案审查和中标后的中标通知书备案、合同备案环节,进一步压缩了交易办理流程,最大限度减少了交易手续。

自2019年上半年开始,西海岸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电子投标保函模式,依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正式搭建了交易金融服务平台,并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金融机构开具电子投标保函。电子投标保函的使用既有效替代了原有投标保证金的缴纳方式,降低了企业资金压力,又解决了传统纸质保函办理手续不便、出函时间较长、使用认证困难以及不利于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问题。截至9月底,西海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237个施工类交易项目,投标企业3117家次,使用电子保函的2880家次,保函替代率约92.4%,初步估算可释放社会资金约11亿元。

“放管服”看似“小切口”,实则可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取得“大成效”。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西海岸市场主体从获批之初的6万户增加到26万户,平均每天增加110户。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引进产业项目1470余个、总投资超过1.27万亿元,百亿级大项目达到40个,500亿级项目6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