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党建领“治”

□本报记者 宋迎迎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基层治理方式与时俱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党建是贯穿工作的一根“绣花针”,在它的穿梭引导下,基层党组织、社区居民、社会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每天下午,家住长江路街道隆基家源小区的老人都会来到小区的中心广场转一转、坐一坐。广场环境优美整洁,设施完善,孩子在此嬉戏玩耍,老人们坐在休息凳上拉家常,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居民说多亏了小区的“红色业主委员会”。“红色业主委员会”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物管、党员、居民多方参与对小区的大事小情进行协商和治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原本管理无序的老旧小区变成了环境整洁、邻里和睦的温馨家园。

隆基家源小区的“红色业主委员会”是西海岸新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也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新时代的一幕缩影。自获批以来,西海岸新区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覆盖和有效融合是党组织发挥作用、引领治理的前提。西海岸新区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按照“扁平化”要求着力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有机联结辖区内单位、行业及新兴领域党组织,构建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的组织网络。通过实行“党建+小区业委会”“党建+社会组织”“党建+物业”等模式,构建起核心明确、统筹力强的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也为社会各方力量创造了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和空间。

西海岸新区在社会治理体制上突出党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在镇街层面,成立由镇街党(工)委书记担任主任的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在社区层面,明确社区书记为社区治理第一责任人,担任网格长,村(居)党支部书记担任副网格长,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此外,根据区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结构和村居分布等情况,西海岸将全区划分为1309个社会治理网格,把党组织落到网格上,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领导,200多名党员网格员在网格中亮身份,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管理中的带动作用。“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治理工作的指示,也是西海岸新区建立党群服务阵地、不断优化基层服务的坚定遵循。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西海岸新区把社会治理的重心放在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创新社区物业管理,鼓励退休党员干部加入业委会,打造“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共建办公室,研究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敬老服务最能感知一个城市的“温度”。在黄岛街道刘公岛路社区,孤寡老人们一直受到细心的照料。该社区成立以党员为首的“红心向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长期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进行“一对一”照料;社区还搭建了“党建爱心菜园”绿色蔬菜基地,及时将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蔬菜送到孤寡老人家中。

“我女儿在中德生态园小学上学,放学后党员志愿者会把她送到社区公益课堂,我们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回家。社区的贴心服务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一大难题。”红石崖街道福莱社区居民隋仁仙告诉记者。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西海岸新区用基层党建这根“绣花针”,从独居老人的生活到双职工家庭的子女看管,一针一线织就出百姓的锦绣生活。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