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海水稻田鱼虾游

产量低但产出高,“立体种养”让这家家庭农场成全省典型

□本报记者 王雪

“亩产量不足200公斤,与其他水稻没法比。但我们的亩产出共能达7000元左右,这也是其他稻田没法比的。”眼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廒上米田家庭农场里海水稻刚刚收获完毕,农场主王飞坐在办公室盘算着今年的收益。

如何以低产量获得高产出?青岛廒上米田家庭农场通过不断完善的立体种养模式,将农业与水产养殖业完美结合,独辟蹊径将该农场打造成为全省典型。

选育良种 适度规模

青岛廒上米田家庭农场位于海青镇廒上村,这里的千亩湿地资源是本地唯一的大面积水稻产区。“这里属盐碱地,含有丰富有机质,尤其适合种海水稻。”2013年,瞅准家乡独特资源的王飞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流转周边村民318亩农田,经营起家庭农场,转型做起了“职业农民”。

经营初期,王飞将目标放在了选种上。“廒上村产的大米因口感好而在当地很有名,于是我们计划在老品种的基础上不断选育出良种,来提高稻米质量。”王飞告诉记者,经过六七年时间,青岛廒上米田家庭农场终于选育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海水稻品种“贡米1号”。与此同时,王飞也没有停止对新品种的种植试验。“2018年,我们拿出80亩稻田,进行了30多个品种的水稻种植试验,目前来看有两三种可以继续试种。”王飞对记者说,希望通过不断进行的选种试验,丰富本地水稻品种。

在农场工具间内,记者看到自走式打药机、收割机、水稻苗床粉土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应有尽有。“水稻种植的整个生产过程我们基本可以自己完成,一来可以降低种植成本,二来也可以为附近农户提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使农场实现多元化经营创收。”王飞介绍说,经多年摸索、比较,农场规模目前稳定在318亩,“既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又可以兼顾精细化管理。”

立体种养 效益渐显

在有限的规模下获得更多的收益是王飞一直以来的追求,而五六年前稻田里的一幕让他嗅到了商机。“工人在打理稻田时发现了小龙虾、鲤鱼,甚至还有甲鱼,全部是自然生长的。”王飞笑道,既然稻田里能长“宝贝”,何不让“宝贝”更多更好地长在田里?2015年,王飞开始主动往稻田投放虾苗、鱼苗、蟹苗,立体种养的耕作模式成为农场的新特色。

按照王飞的推算,如果一切顺利,所有水产品都将成为稻田里的额外收获。

他告诉记者,水稻有三个关键的生长阶段,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其中拔节孕穗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期。“但自从养上鱼虾蟹,基本没怎么操心过虫害问题,有啥虫都能被它们吃光。同时,稻田又能给‘虾兵蟹将’们遮阴、净化水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王飞说道,稻田养殖可有效地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发挥生态互利效益,不仅节水,而且一水多田,既能节约土地、饲料、肥料,还可以防病灭害、松土免耕。

在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种养实践后,青岛廒上米田家庭农场的立体种养已渐成规模,鲤鱼、小龙虾、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等水产品都成为这里的新成员。“目前,我们的稻田里单是水产品的亩产出就能达到50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效益。”王飞骄傲说道。

科学种植 带领增收

亩产不足400斤的背后,是对稻米质量的严格把控。

“相比产量,我们更看重稻米质量。咱们海水稻的口感特殊,又糯又香又甜,每次上市都会被一抢而空。”王飞告诉记者,因农场所产的大米品质优良,销售价格从最初的3元/斤发展成如今的25元/斤,“品质过硬不愁销量,每年订单都会提前排满。”

通过立体种养和对高质量的追求,青岛廒上米田家庭农场通过低产量成功获得高产出。与此同时,更是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2014年,我们开始推广‘农场+农户’的新模式,协商周边农户以每亩600元,并逐年递增最终至每亩1200元的土地价格进行‘撂荒地’流转,给农户带去流转收益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固定的工作岗位。”王飞对记者说,目前青岛廒上米田家庭农场已帮助周边101户村民实现增收,2018年共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1.4万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