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内外联动+人机协同+数据跑路+上门服务 灵山岛保护区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一次办好”品牌

办事不出岛 服务零距离

□本报记者 宋迎迎

“以前办公交卡都得出岛办,来回需要坐船,再加上到窗口排队,非常麻烦。现在岛上就有了便民服务中心,我们在服务大厅就能现场办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顺利拿到公交爱心卡的灵山岛李家村村民李少功笑得合不拢嘴。

对于像李少功一样的灵山岛居民来说,“在岛上就能办”有着特殊的意义。灵山岛面积7.66平方公里,现有行政村3个、自然村12个,常住人口约2400人,是青岛市面积最大、居住人数最多的海岛。因为交通原因,岛上居民办理各种审批事项非常不方便,需要坐船出岛办理,往返一次仅乘船就需要1小时20分钟,而且每天航班有限,赶上大风大雾天,办事群众就会因为没有船被困数日,导致群众办事慢、办事难、成本高。

针对灵山岛居民群众出岛办事费时、费力的困境,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新建便民服务设施、开发网上服务平台、推行党员代办和预约服务,构建起以灵山岛便民服务大厅为中心、岛外管委便民大厅为支撑,内外联动、人机协同、数据跑路、上门服务的“办事不出岛”服务体系,真正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海里”,打造了具有海岛特色的“一次办好”品牌。

新建便民服务中心实施“3+2”工作制度

今年,灵山岛保护区管委投资50余万元,新建灵山岛便民服务中心,内设100平方米“一站式”服务大厅,依据上级规定的审批事项内容,以充分满足岛民实际需求、快捷便利为原则,合理设置便民服务窗口,提供民政、社会保障、退役军人服务、规划建设、党建服务、文体等30余项服务、审批事项,基本上涵盖了岛上居民生产生活所需,为居民办事不出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证服务岛民的连续性,灵山岛保护区管委实施“3+2”工作制度,安排人员驻岛提供常态化服务。“‘3+2’工作制度,就是保护区管委机关各科室每周驻岛办公至少3天,在岛上为居民办事,搜集居民办事需求、准备居民办事所需材料,对于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对于不能当场办结需要上级部门审批审核的事项,利用其余两天时间出岛到上级部门递交材料、尽快办结。”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主任袁静介绍说,保护区还制定了相关管理细则,加强对保护区管委人员常态化驻岛情况的考核,督促人员以及工作制度落实到位。

开发网上服务平台打破岛内外数据壁垒

立足岛外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灵山岛保护区开发了联通岛内、覆盖全岛的行政审批远程服务平台——暖心惠,作为岛上居民办事的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集成自助申报、查询打印、信息发布、监控管理、旅游咨询、便民服务等六大类功能,可查询、办理30余项业务。同时,岛上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了自助终端机和打印设施,大幅提升了岛上便民事项办事效率。

灵山岛保护区管委还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重点打造了“一次办好”服务信息化网络,在灵山岛便民服务中心专线打造便民服务“局域网”,并推进岛内便民服务与岛外便民服务网络互联互通,打破岛内与岛外的数据壁垒,实现岛内岛外数据共享,为数据跑路、提升办事效率提供了网络支撑。

党员代办+预约服务实现岛民办事不出门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灵山岛保护区针对海岛实际和群众需求,实施党员代办和预约服务制度,努力实现主动服务零距离。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贴近群众、能随时倾听群众诉求的优势,将党员群体吸纳到便民服务工作中来,实行便民事项党员代办制度,让党员替群众跑腿,拉近了党员在服务中与群众的距离,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办事体验,让群众办事更顺畅、更有获得感。”袁静告诉记者。

此外,考虑到岛上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行动不便,以及渔忙时节渔民、渔家宴经营业户过于忙碌等原因,灵山岛还推出了预约上门服务,由岛上群众提前预约服务时间,保护区派遣由管委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成立的服务队按时上门服务,真正实现岛民办事不出门、服务零距离。

自今年以来,灵山岛保护区累计为岛上居民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500余件,办理效率提高了50%,节约岛上居民出岛各类成本近百万元,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