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诚意和平台,一个也不能少

□本报记者 姚绍毅

日前,记者在采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庄桂宝的时候,半小时的工夫他就接了四个电话。采访被打断,他连说“不好意思”。从庄桂宝口中频频出现的“户口、关系、档案”这些词中,可以猜得到,这些电话都是来咨询人事问题的。“每天电话接不完”——西海岸招才引智的热度可见一斑。

这种“西引力”还在刚刚结束的蓝洽会上充分体现。按照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本次“蓝洽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113名。其中博士81名,占总人数的71%,全市120余家企业和18家国外引智机构负责人与会,这里面不乏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人才对于地方发展至关重要。工委书记王建祥在谈到招才工作时,曾多次强调“要招过来,留得住”。如何留得住人才,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兑现,二是具有竞争力的平台空间。

留住人才,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兑现上释放持续的诚意。记者了解到,西海岸招才引智取得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政策落实得好。统观我区的招才政策,相比全省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人社部门坦言,所依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落地,诚心诚意的政策兑现。区财政大力支持,都是在省里政策的基础上,按照1比1或者1比0.5的政策落实。舍得投入,不忽悠不浮夸,满满诚意换来的自然是门庭若市。

除了真金白银,还有政策落实的灵活性。记者了解到一个例子。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和一位著名的海外芯片技术专家达成了落户意向,但因为专家超龄,推进困难。人社部门为此提请了省一事一议,最终帮助双方达成合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政策,这也是诚意引才的体现。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要把这种诚意一以贯之,切实把“梧桐树”计划落实到位,以心换心,实实在在为人才服务。

招才留才光有诚意还不够,还要注重项目留人、平台留人。西海岸有一个招才引智的理念,就是“人才跟着项目走”。人才和项目是密不可分的。还是以今年的“蓝洽会”为例,西海岸落户“高精尖”项目13个,协议投资额1.6亿元。这批重点项目的落户,将直接吸引百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西海岸创新创业。

平台留人的例子不胜枚举。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张晓带来的项目——罕见心肌病诊断试剂盒,就是其中一个。“我带项目去了很多地方,只有西海岸有专门针对罕见病的政策和平台,所以,这就是我选择西海岸的重要原因”。

重点项目的签约,不单单是单一人才的选拔,而是整个团队的入驻。越是高端人才,越是目光长远和挑剔。他们与西海岸结缘,也是多方考察比较之后的慎重选择。他们更多注重的是项目发展的平台和环境,关注研究成果的早日转化和落地。

所以对重点项目和专家团队的服务,要更注重营商环境的改善,平台机遇的打造。要夯实我区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战略平台、园区平台、事业平台、环境平台,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对西海岸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要把项目和企业作为用人的主体,设置长期考核机制,将人才使用和项目落实、推进、成果转化等考核结合起来,为西海岸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撑。

近日,菏泽鄄城“一人回原籍,全家安排工作”的招才政策成了热点新闻。这也显示出地方政府在招才引智方面的发展焦虑,未来大中小城市“抢人”将会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个地方的人才竞争力,根本取决于人才的使用环境——人才来了之后,能否得到尊重,有没有用武之地,有没有发展的空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政府的“人才口碑”,影响一个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

美丽的西海岸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我们要珍惜这种天时和地利,各方合力,提升人才使用的软环境,让人才留下来,为西海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