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玩定制抱成团,鼓了农民腰包

西海岸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遍地开花,盘活土地资源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王雪  

如何将分散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如何将分散土地连方成片以规模经营?如何使先进农业技术高效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回答上述问题,均需要一个关键角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培育、引导、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方法和路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已“破茧成蝶”,成为西海岸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目前,西海岸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720家,家庭农场3785家,其中独资企业59家,个体工商户3726家。

日前,记者走访西海岸新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一窥究竟。

合作社抱团发展成就支柱产业

观察种薯是否有腐,看二氧化碳监测表指标是否正常,按需求进行换气、通风和降温……11月25日,王可域来到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恒温库,对存放于此的1200多吨大西洋马铃薯种薯仔细照看着。

“种薯的存放是头等大事,直接关系到社员们明年种植是否顺利。”将手里的温度计插进种薯之间的缝隙,等待测量时的王可域告诉记者,适宜的温度才能保证种薯的块茎不腐烂、不发芽。“一般温度在0-2摄氏度比较适宜,超过这个温度会打破种薯的休眠期导致提前发芽,低于这个温度则会将种薯冻坏,两者都不行。”王可域告诉记者,四个恒温库要如此照料到来年3月5日,届时会把所有种薯取出进行催芽,以备春天种植。

现下的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每个环节都计算精准、进行顺利,与起初备受质疑的情景大相径庭。“当地百姓种惯了菜用马铃薯,起初并不认可‘大西洋’这个品种,既担心产量又担心销路。”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国栋告诉记者,对此合作社开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示范大西洋马铃薯种植技术,同时与种植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尝试赊销大西洋马铃薯种薯。

效果立竿见影,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如今12000亩的稳定种植面积,2019年共销售马铃薯2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多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23万元。

抱团发展使大西洋马铃薯发展成当地支柱产业,小小土豆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蛋蛋”,青岛胶河马铃薯合作社更是分别被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业农村局认定为示范合作社。

家庭农场定制化向市场要收益

合作社抱团发展成产业,西海岸的家庭农场则纷纷利用自身的灵活性,闯出了一条向市场要收益的定制化路线。

今年3月份,记者曾亲临坐落于开城路南侧的“80小伙”采摘园,这个开业当年即盈利的家庭农场凭着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实现盈利年年递增。11月26日,记者再次到访,看到了新一轮采摘季来临前的忙碌景象,以及农场主王芬学对农场未来规划的美好愿景。

再次见到王芬学时,他正熟练地驾驶着一台满载小石子的拖拉机。“得赶在下一个采摘季开始前把这些路修理好,免得有点雨雪就不好走。”见记者前来,王芬学顺势将拖拉机熄火对记者说,园区正努力做好迎接元旦前后采摘季的准备,“往年的亲子项目比较受欢迎,所以今年我们新上了儿童挖掘机、攀爬墙等设施,新增了捉鸡、捡鸡蛋、游客做饭体验等项目。”

草莓棚里隐约已有泛红的果子,西红柿硕果满枝授粉忙,黄瓜藤蔓茂密静待花开,“红灯笼”似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去年的草莓一共有七八亩地,今年种了13亩,黄瓜和圣女果也增加了两个棚。”王芬学对记者说,经营农场以来游客量每年都有增加,“市场既然有需求,今年势必要扩大采摘区域来提高承载能力。”

生意如此红火,王芬学却没有一味追求利润。“清明前气温较低,各类蔬果长势慢,所以我们不会承接大团队,以散客为主,等清明过后温度升上来了,我们再逐渐接待大的采摘团。”王芬学表示,口碑是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保证园区内果品品质和顾客体验度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这个周内我们会再签订200亩土地流转合同,计划尝试种植苹果、石榴、猕猴桃等大田作物,到时候园区规模会翻番。”瞅准目前亲子游的市场定位,王芬学对未来的发展思路清晰有序。而最为欣慰的,是上次采访时提出无法在园区就餐的困惑也有望得到解决,“有关部门已经在帮忙规划,园区的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遍地开花

在张家楼镇,依托蓝莓产销行业组建的蓝莓专业合作社,既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盘活土地资源,又使社员获得专业化的技术服务,社员人均增收5000元;

在海青镇,以茶叶为主导,发展起8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该镇现有茶叶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260万斤(干茶),2018年实现产值3亿多元;

在六汪镇,“常回家”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入驻常家庄村,每年可为常家庄村村民带来土地流转收入12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

……

眼下,西海岸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呈遍地开花之势,并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据区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王清芬介绍,目前全区已累计培养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7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2家。

良好的发展形势得益于系列政策的扶持。

自2007年7月1日,青岛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岛龙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西海岸注册成立起,西海岸新区相继出台《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以此在财政资金扶持、建设项目安排、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技术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明确相关要求和措施,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聚基表示,西海岸新区还严格准入门槛,既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同时又加强对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地的监管,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希望通过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加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发展,促进西海岸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