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稳投资先要稳信心

——看西海岸投资“稳”中有“进”的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李涛

岁末年终,盘点和展望今明两年全国经济工作,“六稳”无疑是关键词,其中,“稳投资”是重要一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焦虑,如何让企业和项目主心甘情愿掏出真金白银?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回答是,先要“稳信心”!

自贸区青岛片区首批总投资约30亿元的项目开工、董家口经济区总投资108亿元的10个项目开工、古镇口融合区总投资108亿元的11个产业项目开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总投资110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开工、灵山湾文化区总投资176亿元的6个项目开工……10月份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迎来项目开工潮。

青岛市初芯产业500亿基金项目,科大讯飞“A.I.+”产业加速中心,总投资10.7亿欧元的10个德资项目,金地集团总投资300亿元的科技体育城、国际医疗健康城和桥头堡国际商务区配套项目,青岛海洋活力区总投资360亿元的10个总部经济项目……一大批高端优质项目签约落子西海岸。

数字能说明一切:今年1至10月,西海岸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5%。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8%,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5.1%。

一个更加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西海岸,民间投资占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左右,前10月同比增长40.7%,增速居全市首位。

“民间投资持续加码且保持较快增长,恰恰反映出企业在西海岸兴业投资的信心比较足。”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改革局固定资产投资科负责人张新坡告诉记者。

比黄金更贵重的信心从何而来?

政策红利是一大主因:今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用足用活自贸区政策优势,出台促进“双招双引”二十条新政,对全区已制定出台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有效地调动了投资积极性。“我们对全区已制定出台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对内容交叉重复、奖励资金表述含糊、标准计算复杂的政策条款予以精简整合,对操作性不强、长期无企业兑现的条款予以废除,打通政策传导中的堵点,力求简洁、清楚、好用。”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许淼表示。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稳信心”的“源动力”。无论是项目从落地到开工到投产的纵向链条,还是辐射项目周边的横向保障,西海岸的营商环境都让项目方竖起了大拇指。

董家口经济区西庄村旧址,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不久前,该项目遇到了一只“拦路虎”,项目在建的90万吨丙烷脱氢核心装置载荷较大,需采用220千伏安高压电直供,此前,省内尚无一家民营企业获批建设220千伏安用户站。“得知这一情况后,区政府主要领导亲力协调,成功取得了国网批复。同时,政府超常规推进,用最短时间完成了线路路由批准、线路改造核准等手续。”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华雪说,“常规办理需要两三年,现在预计半年内就会送电入户,建成后,我们企业每年可节省电费3000多万元。”

而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国内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也在稳步推进。“西海岸地方政府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解决了子女入学、人才住房、外籍人员就近备案等多项难题,这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资财处处长尚青生对西海岸的营商环境感触颇深,截至目前,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已为项目解决了手续审批、征地清场、道路配套等9大类50多项问题。

激活投资动力,坚定投资信心,西海岸还注重做好“有效”文章。技术改造投资是让制造业企业在短期内“老树发新芽”的有效手段,具有投入少、产出多、周期短、效益高等特征。

今年前10个月,西海岸全区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0%,对于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西海岸蓄积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在双星集团“工业4.0”轮胎工厂,自动导引运输车在车间里有序穿梭,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完成生产工序,“通过持续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我们淘汰了90%以上的落后产能和产品,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和底气。”双星集团董家口轮胎基地总经理邢金平告诉记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