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古卫城彰显文化新自信

从明清古卫到影视新城,灵山卫街道在文化自信中不断推陈出新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陈超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曾经的明清古卫,如今的影视新城,在文化自信中不断推陈出新,留其美、扬其韵、铸其魂,提升文化自我发展功能,昔日的狼烟演变成今日的光影,历史风霜化作了剧本故事,厚重底蕴润养出新兴产业,新老文化在兼容并蓄中历久弥新,彰显出文化新自信。

■留其美 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灵山卫,灵山卫,天上棋盘地上坠;灵山卫,灵山卫,月亮湾边公主睡……翻开《卫你而歌之山海经》,一个活灵活现的古卫城便会映入读者脑海。

今年,灵山卫街道组织20余名大学生组成采风团,走遍街巷村落,深入田间地头,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让“街滑子”“家去吃饭”“三八二十三”等这些带有灵山卫地域特点的言语被记录下来,编撰成42篇、近十万字的《卫你而歌之山海经》。“民间故事多是口传心授,一个声音过去了,一篇好故事、一个好传统可能就随之被隐匿了。此次采风,就是要记录、保护这些转瞬即逝的声音,留住乡韵乡愁。”采风团成员林永昌看着手中记满文字的笔记本对记者说。

该书一经成集,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在济南大学教授夏秀眼中,这本属于灵山卫的《山海经》是保护民间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民间故事是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故事中蕴含的崇高思想与美德,必将继续感染和鼓舞无数卫家人在这片土地上更加努力地耕耘、创新、发展。”

在讲好卫城故事同时,灵山卫街道还注重卫城古遗迹的保护。银杏绕前、木窗铜门、黛瓦青砖……漫步灵山卫街道西街村的城隍庙,古卫城沧桑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主殿门前的两棵白果树,一左一右像两个卫士一样守护着卫城的文化传承。“这两棵树已经600多岁了,东边是棵雄树,西边是棵雌树,是我们小时候嬉耍的好去处。”城隍庙守门人、西街村村民陈济成告诉记者。

现在看到的城隍庙是灵山卫街道在原架构上修复的。如今,每到初一十五,庙里依然香火不断。城隍庙西侧还建起了一座卫城大戏台,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庙会。“这里藏着灵山卫历史文化的古老灵魂,承载着灵山卫人的精神寄托。”灵山卫街道精神文明办临时行政负责人刘春花告诉记者。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和卫城文化研究的有识之士先后筹集300余万元修复完善城隍庙、马王庙、王进士府等遗址,并成立卫城民俗文化研究会,挖掘卫城文化底蕴、加强卫城文化传播,为传统文化“铸魂、扬韵、传神”,让历经600余年积淀的古卫文化融入城市生活、惠及人民群众。

■扬其韵 影视文化走进生活

随着《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影片的热映,东方影都不断占据行业话题榜的C位。而作为东方影都的发展腹地,灵山卫街道影视文化产业骤然崛起,灵山卫人开始与世界影视文化相拥。

“以前根本不知道影视文化是什么,后来通过街道举办的影视文化大讲堂,加深了自己对影视文化的理解。”日前,正在影视文化大讲堂参加沙龙活动的青岛九狮堂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侯利告诉记者,“现在乘着东方影都的快车,自己公司除了参与一些剧组的影视制作外,还与海尔、浪潮等大公司展开了合作。”

乘风起航的不仅仅是侯利,影视新风为昔日古卫城带来了勃勃生机。

灵山卫街道深入挖掘灵山卫600多年的历史文化,依托卫城“山、海、岛、城”旅游资源,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31处,累计引进影视文化类企业170余家,实现地方税收收入5200余万元,先后有近万人投入到影视文化产业当中。

“东方影都的崛起,对西海岸乃至全青岛的产业升级意义重大,作为核心承载区,灵山卫街道面临的是巨大挑战,也是重大机遇。”灵山卫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说,街道主打“影视文化牌”,引领街道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带动辖区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借助产业东风大力推动传统渔村到影视新城的华美蝶变。

站在风口,如何让影视文化在古卫城生根发芽?

灵山卫街道本着“打造影视文化教育新高地”的理念,积极构建影视文化教育纵向体系,从资金到人力,对辖区内学校影视戏剧文化主题等设施建设给予了全力支持,将影视文化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四点半课堂”,定期开展动漫讲座等活动,让更多孩子接触影视文化。并依托春晖学堂、春风曲苑等公益服务板块,将影视文化内容延伸至老年大学,营造了良好的影视文化发展氛围。

■铸其魂 文化自信逐梦起航

“在电影之都,靠近梦想,也靠近了未来,我是影都追梦人……”灵山卫街道今年拍摄制作的微视频《影都追梦人》荣获山东省“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百姓宣讲活动视频类二等奖、青岛市百姓宣讲活动视频类一等奖。“我在《影都追梦人》里面饰演教授的角色,这次参演让我过了一把当演员的瘾,也让许多普通老百姓圆了演员梦。”灵山卫街道民政办党支部负责人王胜告诉记者。谈起作品的创作初心,《影都追梦人》编剧、导演兼主演崔熙明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让每一位看到这部作品的人,能够充分感受到古老卫城在新时代的时尚表达。”《影都追梦人》片长8分钟,里面既有方言土语,也有新潮说唱;既可见卫城大舞台古卫遗迹,也可观珊瑚贝桥网红地标;既回溯了古卫城的市井民风,也展现了新卫城的时尚生活。更讲述着灵山卫人谱写古卫新故事,渴望拥抱“影视新城”的光影梦想。

“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灵山卫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先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而影视新文化的融入,也为卫城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灵山卫街道宣统委员曹玮告诉记者。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在灵山卫街道,文化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已经改变了辖区群众的生活。

“快来看,这里正在拍电影。”“我们群众演员一定要沉浸在规定情境里。”“注意地上的电线,穿帮了。”近日,灵山卫街道民国风情街正在进行的民国经典影视情景再现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而类似这样的场景,对灵山卫街道的百姓而言早就习以为常。

“我扮演的是民国时期的普通市民、街边卖唱者等几个角色,我感觉非常有意思,也知道了电影是怎么拍摄的,这次的体验很有意义。”家住灵山卫街道北街村的王彬今年61岁,这次专门来当群众演员,“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来过把演戏瘾。”

从明清古卫到影视新城,从栉风沐雨的“捕鱼人”到时尚前卫的“电影人”,灵山卫街道结合自身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始终在文化自信中推陈出新,孕育出属于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