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红石崖街道构建“条块结合”工作机制推进垃圾分类

接地气:设置“三员”确保落地

□记者 李涛

通讯员 赵丹丹 报道

本报讯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红石崖街道高度重视,在全街上下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不少“接地气”的办法,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近日,记者来到该街道邵家社区,道路旁的两处新型站亭式封闭垃圾回收点格外引人注目,回收点宣传栏上,垃圾分类知识介绍等内容一目了然。

“过去村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容易把各类垃圾混在一起扔,很多可实现再回收利用的垃圾也一扔了之。现在村里实行垃圾分类,村民自觉进行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邵家社区书记邵长刚告诉记者,新型垃圾回收点改变了以往露天式垃圾桶的传统模式,不仅更加结实、整洁,还可以防止拾荒者翻拣造成二次污染。

据了解,红石崖街道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各党政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和各村居书记、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还成立红石崖街道办事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设置检查员、专员、指导员的生活垃圾分类“三员”,走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垃圾分类新路子。

该街道还利用大集开展多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同时组织各村居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各物业小区工作人员及生活垃圾分类“三员”等人员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让全街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如何分类投放。

在邵家社区一处垃圾回收点,记者见到了正在对扔垃圾的社区居民进行分类指导的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李凤林。“现在都知道要垃圾分类,但具体怎么分,居民们有些还不是很清楚。”李凤林告诉记者,指导员的职责就是从分类宣传到分类投放等环节对居民进行指导监督,使垃圾分类渐成社区新风尚。

目前,红石崖街道已经在全街建设分类垃圾宣传点95处,配备分类垃圾桶570个,发放宣传材料30000份、宣传海报500份、宣传横幅90条,垃圾分类已渐成该街道发展的“新风尚”。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