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高铁压缩时空距离 ◆电子客票一刷进站◆年货网购轻松返乡◆候车环境温馨有爱

春运大迁徙 家越来越“近”了

□本报记者 董梅雪

1月10日,2020年春运大幕开启。自1980年《人民日报》提出春运概念至今,已有41年。41年来,春运承载着中国人的归乡梦想,不论路途多远、归途多难,都要与亲人团聚。1月13日,记者走进青岛西站与西海岸汽车总站,体验春运新变化,挖掘回家路上的暖心故事。

高铁通了 可常回家看看了

1月13日,离家多年的杨灯将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老家湖南长沙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1300多公里,仅需9个半小时。这一切,得益于青岛西站开通了至长沙南站的列车。“离家多年,也想常回家看看父母,无奈时间不允许,乘车也不方便。”杨灯毕业于临沂大学,毕业后同男友来到西海岸工作、成家、定居。对常年生活在异乡的她来说,回家成为一种奢望。“现在有了青岛至长沙的列车,不到10个小时就能到家。”杨灯开心地说,“家门口乘高铁,回家方便了,感觉家也更近了!”

杨灯告诉记者,进站时她被告知车站已启用电子客票,刷一下身份证就可进站,这让她感叹科技力量的强大。“网络购票,不需取票,进站时间不到1分钟,高科技助力回家太棒了!”杨灯说道。

满载而归 来年早早返程

环视青岛西站候车大厅,扛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在外奋斗一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回家了。

52岁的杜笑明是徐州市新沂人,2019年初,他和两名老乡来到西海岸新区,成为了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建筑工人。今年春节,工地负责人早早地给工人们放了假,杜笑明第一时间就买了归家的车票。

上午9点,杜笑明早早到了青岛西站候车厅,青岛北站至盐城的列车将在9点48分在西站停靠,杜笑明三人就是乘坐这趟列车到连云港。“一个半小时到连云港站。我们真幸运,不然得坐5个多小时的汽车呢!”杜笑明说。

在外务工多年,杜笑明说自己最牵挂的就是家里的孩子们,春节要多花些时间陪他们。“今年收入还不错,攒了一些钱。过些日子银行卡上还能再收到一个月的工资,知足啦!”言谈间,杜笑明的嘴角藏不住笑意。

临行前,志愿者给杜笑明送来了一幅春联,祝他新年红红火火。他感激地说:“西海岸新区是块福地,过完年我还要早早地回来!”

轻松返乡 年货都从网上购

上午8点,西海岸汽车总站长途车的进站口处,熙熙攘攘的旅客排队经过安检通道。旅客人数不算少,但通行效率非常高。记者注意到,除务工人员行李较多,多数乘客的行李都非常简单,大都是一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

候车厅里,刚生下二胎两个月的徐伟满脸笑容地对着手机讲家乡话。“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快要出发了。”徐伟老家在临沂,这次回去只带了一个行李箱。“我一人带俩娃,行李越少越好。前几年春节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地拿——走亲戚总要拿些本地特产当礼物吧。现在网购快递方便了,啥特产都能在网上买到。今年我早就淘了一些礼物寄回家了。”徐伟笑着说。

身披蓝马甲 温暖旅客归途

在青岛西站候车厅,随处可见身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在人群中忙碌,他们朝气蓬勃,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就读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的大学生徐婉凌,放寒假后在青岛西站“上岗”,成为了“暖冬行动”的一名志愿者。“您要去济南是吧,我帮您看看时间……1点09分发车,请留心听广播……”已参加过多次志愿活动的徐婉凌对于这份工作驾轻就熟。“我们主要是为旅客提供流动咨询,协助老弱病残旅客办理手续,维护秩序等。”谈及加入志愿者的初衷,徐婉凌说:“在家里待着没什么意思,参加公益活动很有意义。”

据了解,像徐婉凌这样奔走在候车大厅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近40名,他们用亲和热情的服务,让奔波在春运路上的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