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多措并举稳外资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兰美娜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一片投资热土。截至2019年底,共有13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区(含保税港区)投资项目271个,其中,外资项目134个,总投资64.9亿美元。疫情期间,新区外资引进工作也未曾停歇,通过“屏对屏”的方式签约外资项目17个,总投资额达20亿美元。截至3月底,全区134个世界500强外资项目实现复工复产,复工率达100%。

下沉一线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复工达产

走进青岛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目光所及皆是忙碌景象,生产车间里冷轧机高速运转,运料小车源源不断地输送热轧卷,退火酸洗有序进行……企业生产一派热火朝天。

青岛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世界500强企业——韩国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设立的冷轧薄板生产企业。“公司共有377名员工,已有376人回到工作岗位,只有一人因在武汉未能及时返回。”该公司人事部部长康奎表示,员工复工率几近100%,企业日均生产不锈钢产品600吨,产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下沉企业、靠前服务为不少企业解了难题。复工前期,该公司遇到了生产原料跨省运输的难题,冷轧退火酸洗环节所需的亚硫酸氢钠缺口很大,生产一度面临停摆。浦项不锈钢是辛安街道辖区内的企业,街道发展保障中心主任陈建新告诉记者:“当时交通物流尚未恢复正常,街道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企业,协调帮助办理跨省物流通行证,最终企业顺利运输亚硫酸氢钠30吨,复工复产如期进行。”

助力企业复工达产不仅有街道的努力,更有全区各个部门的合力。“公司的复工申请区工信局24小时内就完成审批,区卫健局安排专人来公司指导防疫工作,区商务局主动推送政策信息,所有困难迎刃而解,企业生产也快速步入正轨。”康奎介绍说。

政策礼包大力支持外资项目减负前行

尽管面临交通物流受阻、人力资源紧张、产业链上下游复工不同步、经营成本增加等重重困难,但西海岸新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让外资项目减负前行。

普利司通飞机轮胎(中国)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普利司通集团在青岛设立的专门从事民用航空用轮胎的加工、检测、维修及售后服务机构,年均翻修磨平轮胎能力4万条。

此次疫情对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但该公司自2月17日复工以来经营运转逐渐好转,3月份轮胎发货量上升至1800条。“除了一名湖北籍员工、一名日本籍员工,公司其他员工均已返岗。”普利司通飞机轮胎(中国)有限公司安全内部控制部经理温霞介绍说:“在黄岛街道的协助下,公司员工返岗非常顺利,原材料运输也未受到太大影响,唯独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社保缓缴、纳税延期、租金减免这些实打实的政策,对缓解公司资金压力很有帮助。”该公司财务部经理蔡丹丹说。

青岛市和西海岸新区相继出台积极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各项援企政策落地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外资企业复工复产。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区近千家外资企业已全部复工。

“政府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我们有能力调节疫情带来的影响,也有信心在西海岸长期经营发展。”这成为众多外资企业的共识。

稳定存量谋求增量吸引外资脚步不停

2月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重点项目进行网上签约,中国第一大综合玻璃生产企业台玻集团投资10亿元,在新区打造台玻光电玻璃产业园,致力于生产5G、物联网(IOT)、触摸屏等领域用的高端玻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玻集团在红柳河路投资建设了台玻青岛玻璃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企业投资额从最初的四千万美元不断增加,现已超过一亿六千万美元,台玻光电玻璃产业园项目是台玻集团在西海岸新区的又一次增资。

“西海岸新区有很多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在多年的经营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怀与呵护,再加上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团结的员工队伍,集团有信心在这里增资扩大经营。”台玻青岛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成红说。“稳外资不仅要稳存量,还要谋增量。疫情期间,我们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提升投资促进和招商引资水平。”区商务局副局长王大鹏介绍说。

3月11日,海信日立商用空调项目、众安黄岛新城市综合体、香港智能医疗设备项目等6个外资项目签约落户西海岸新区,总投资7.2亿美元;3月18日,国际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中德博佩发动机零部件项目等5个总投资6.2亿美元的外资项目也在西海岸新区签约落户……据统计,疫情期间仅网上签约外资项目就有17个,总投资20亿美元。

“我们还加强了重大外资项目跟踪储备,加大沟通力度,开展全流程对接服务。”王大鹏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西海岸新区吸收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据介绍,2020年一季度新区预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8%。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