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杨家山里抗日武装的形成及历史作用(下)

□刘洪亮 张明俊

□刘洪亮 张明俊

1944年8月,诸胶边县工委建立后,对山里游击大队进行了整顿,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诸胶边县武装大队。至此,杨家山里群众抗日自卫武装,成长为县级武装队伍。抗战胜利后,中共滨海区党委为解放青岛做准备,组建了海西武工大队,诸胶边县武装大队一部编入海西武工大队。1946年9月,胶南县成立后,海西武工大队改编为胶南县独立团。1948年秋,胶南县独立团跨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战斗行列。  

杨家山里抗日武装的历史作用

杨家山里抗日武装自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守土保家的口号。后经共产党的影响和改造,不断成长和壮大,在新区党的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为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贡献

1940年3月,胶县工委遭破坏后,工委的4名成员由东台头村转移到杨家山里。为保障工委人员的安全,“团练”首领杨焕林亲自作了安排,先让这4人以亲戚身份住在自己家中,后又把毛洪、庄鸣辇两位转移到李家石桥陈炳毅家中,派人把工委组织部长刘夏峰护送到地委汇报情况,又让青年部长耿诚在本村小学教书为掩护。在山里“团练”的悉心帮助下,4名工委成员后来都安全地回到了地委。1943年春,胶东区党委所属的胶南工委书记于光住在西北庄杨德欣家。黄泥巷村坏分子杨某某以抓外地进来的坏人为名,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30多人扑进西北庄村。联防大队部联络员杨高亭得知后,立即将于光同志安全转移。杨某某没有搜到于光,就将到山里传递情报的交通员、胶县袁家小庄的张令起和西北庄党员杨德宣抓去。联防大队长杨焕林接到报告后,立即率东南崖的联防队员赶到黄泥巷,迫使杨某某将人无条件释放。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此后不久,联防大队又通过杨高亭出面,采用拜在山里有较高威望的联防大队副大队长、上沟村上层人物杨清环为“干爹”的方式,使于光得到一个合法身份在山里开展党的工作。

在山里抗日武装的掩护下,胶县工委、胶县特区委、胶南工委、诸胶边工委、诸胶县工委、珠山县委等县级党政领导机关,以及青岛市工委都先后驻过杨家山里,历时数年之久,从没有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家山里抗日武装为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抗击日伪顽侵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杨家山里“团练”自成立起,就勇敢地担负起了抗日自卫、与日伪顽势力相抗衡的重任,使山里在政治上不受日伪顽管辖,在经济上不向敌人纳粮。自1937年起,至1944年姜黎川侵占山里止,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山里6个村的人民未向日伪顽任何一方交纳一分钱一粒粮。

1940年10月,圈里党组织发动群众抗粮抗捐,姜黎川部3团团长刘德泉扬言要血洗圈里。杨家山里与圈里仅一山之隔,唇齿相依。山里党组织决定全力支援圈里人民,粉碎敌人的猖狂进攻。山里“团练”以杨焕林为首,组成了300多人的支援队伍。墩上、上沟、大下庄的队员进驻圈里村,与圈里人民一起抗击敌人;东南崖村的队伍由党支部书记杨秀民等带领,在圈里外围阻击敌人。圈里人民得到杨家山里“团练”的支援,群情振奋,斗志倍增。青壮年统统拿起武器,连新婚不过3天的新郎新娘都上了火线,老弱妇幼则提壶送饭充当后勤。10月23日,近1000名敌军,在3挺机枪、4门60炮的掩护下,向圈里发起进攻。圈里人民和山里“团练”虽未经历过如此激烈的战斗场面,但毫不畏惧,凭借有利地势,避实就虚,机智巧妙地打击敌人。东南崖村的队员,事先埋伏在敌人必须经的西北大沟的崖上,居高临下,架起土炮。当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他们便枪炮齐发,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死伤枕藉,抱头鼠窜。初战告捷,圈里人民和山里“团练”越战越勇。经过3天激战,先后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100多名,余敌仓惶撤退,我方仅两人受伤。消息传开,人民拍手称快,敌人闻风丧胆。从此,敌人再未敢到圈里要粮派捐。

1942年3月,土匪头子殷福荣对山里人民抗粮抗捐怀恨在心,寻机报复。一次,他们将西北庄一名外出赶集的队员绑架。山里联防大队立即组织100多名队员,急行军20余里,连夜包围了殷匪驻地辛屯村。拂晓开始接火,战斗至上午9时结束,打死敌人4名,活捉6名,缴获长短枪10余支,其他物资一宗,迫使殷匪将绑去的队员放回。从此,土匪殷福荣再也不敢在山里及其周围作恶了。

为了使山里的群众赶集时免受敌人的骚扰,山里联防大队还将张仓集由张仓街里迁到靠近山里的瓮口村。每逢集日,联防大队就派武装队员在集市两边的山头上站岗放哨,对赶集的群众加以保护。

1944年8月,驻王台、薛家庄的日伪军,在相铭忱的带领下,向杨家山里进行“扫荡”。为了不使杨家山里重遭战火,部队首长决定将敌人引出山里,并把这一任务交给刚组建不久的山里游击大队一中队。他们巧妙布防,时打时撤,不久便将敌人引到山周南山。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早已埋伏在这里的滨海部队十三团二营,立即开火,给敌人以迎头痛击。由于敌众我寡,不能硬拼,一中队便带领部队的战士们转山头,凭借有利地势,伺机打击敌人。经过一天的周旋和激战,消灭敌人40多名,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杨家山里抗日武装,像一面不倒的旗帜,成为山外人民效仿的榜样。在其影响下,周围42个村庄也纷纷成立“团练”,形成了以杨家山里为核心的方圆近百里的民众大联防。即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刻,山外的人民,只要看到杨家山里仍在党和人民的手里,铁橛山的大旗仍在飘扬,就充满了信心,鼓足了勇气,增强了战斗的力量。当时,大珠山、小珠山地区的许多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都这样说:“看看杨家山里,他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在新区人民的心目中,杨家山里像一只领头的雁、导航的灯,也可以说是新区的“小延安”。

3、畅通党的地下交通线为根据地提供情报物资

抗日战争期间,山东分局与胶东区党委传递文件,护送干部,转运武器和黄金货币等一般都要经过黄岛,杨家山里的抗日武装不仅有部分队员担任了政治交通员,而且还为保卫这条交通线的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区紧靠青岛,当时党组织不断接受购买和转运物资的任务。武器弹药和药品都属于敌人的禁运物品,每当山里党组织接到这样的任务,联防大队都积极行动,以保家自用为名,发动队员通过各种渠道到敌占区购买,然后再千方百计运回根据地,帮部队缓解了后勤补给的困难。当年滨海2支队队长,曾任八路军高级指挥员的贾若瑜将军在回忆录中说,杨家山里联防大队和人民群众,在我们坚持诸胶边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岁月里,无论在人力还是在物力上,都给了大力支持,几乎成了我们这支部队的后方基地。这足以说明杨家山里抗日武装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4、培养锻炼干部战士为县武装大队建立奠基

杨家山里抗日武装,在抗御敌人保卫家乡的斗争中,经过与日伪顽及各种反动势力和周旋与较量,经过多次实践的锻炼,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骨干分子。随着党对联防大队领导的不断加强,这些人不仅具有一定的军事斗争经验,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后来有的担任了各级党政领导职务,有的参军参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联防大队长杨焕林家,既是山里联防的指挥部,又是我党县(工)委机关的驻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山里人民也付出了代价。据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里6个村有近200人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有数十人为革命牺牲,这些人基本上是联防大队的骨干分子。杨家山里抗日武装还为县大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44年8月组建的县武装大队,除主要指挥人员是从部队派来的外,大部分干部战士都是山里游击大队的人。

后记

巍巍铁橛山矗立,铭刻着山里抗日武装的丰功;涓涓风河水流淌,记录着山里人民的伟绩。杨家山里抗日武装从抗敌保家的“团练”开始,最终成长为一支县级武装队伍,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不仅为新区的解放,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家山里抗日武装的成长过程,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通过党员的模范行动和政策教育,使杨家山里抗日武装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是党通过改造,使一个松散的群众团体变成一个纪律严明的战斗集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和国际地位。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