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在舞动味蕾的记忆里念及乡愁

□周衍默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域产生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特色饮食。如今,在经济社会的推动下,这些美食在承载情感和人文内涵的同时,愈发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

泊里地处青岛西南部的沿海地带,数千年来,勤劳、聪慧、热爱生活的泊里儿女凭借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多种烹调技艺,做成的美食也各式各样、风味各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近年来,泊里镇通过挖掘和推广饮食文化,让美食中浓缩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积淀和发酵,起舞的味蕾留住了内心深处的一抹乡愁。

悠悠古镇

八珍玉食源远流长

据考古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泊里地区就有人类居住。明初期,随着大规模移民,泊里逐渐有了集镇的雏形,《诸城县志·乡土志》载:清康熙“泊里集城南百二十里领村五十五”。清中期起,泊里街已经商贾云集、市井繁荣,街镇规模已经具备“三街八巷七十二铺”,成为地区远近闻名的重镇之一。据考证,民国年间,泊里街内从事饮食行业的商铺有十几家:南街有马连经、马连祥、马连吉兄弟三人开设的马家店(饭馆)、杨进万的杨家包子铺、掖县孙天明经营的“天康”面饼铺,西街有卢家面条铺、卢家包子铺,北街有“牛二锤头”元宵铺,牌坊街附近则是张家烧肉、王家烧肉、胡百万的“酉舌(音同“伙”)子”(烧饼)铺等等。许多老店已经营了百余年,传承了五六代人,历经积淀产生的美味,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泊里人的脑海中。“泊里烧肉”就是其中之一。“泊里烧肉”经过复杂制作煮熟后,用糖熏烤上色,出锅后的“泊里烧肉”色泽红润、咸甜适度、肥而不腻、清滑爽口,独具一番风味,成为男女老幼最喜爱的食品。随着频繁的人员流动,“泊里烧肉”的声名已经传播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尝这一美食,甚至许多路过这里的人,会特意到正宗的店铺里买上几块带走。和“泊里烧肉”一样,留存下来的老味道早已成为舌尖上最美好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田园沃野

金齑玉鲙唇齿留香

泊里位于山海之间,巍巍藏马山以南,肥沃的丘陵平原上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农作物。曾经,这片土地上大面积种植过水稻、高粱等品种,这些丰富的品种,成为制作各种面食的原材料。“卢家的饼,四大牙的面,南街的烧饼葱相伴,赵风九的甩面进客栈。”在泊里镇的面食品种中,除了常见的馒头、花卷、玉米饼子、锅贴子外,农家用大锅烙制的葱油饼独具风味。大锅烙饼受热均匀,若是用当年新收割的麦秸秆烧火,清新的麦秸香与淡淡的葱油香混合出的味道馨香扑鼻。来回翻动几次,待油饼两面都烙成金黄色,未等出锅凉透,有人便会撕下一块冒着热气的油饼填到口中,顿觉香酥可口,绵软劲道,百吃不厌。

泊里炉包也是一绝。泊里本地有两大面粉加工厂,出产优质的面粉保证了炉包品质,再加上炉包经营者多年来掌握的秘制包子馅,让泊里炉包在口感上与众不同。与“泊里烧肉”相比,泊里炉包虽说名气不大,但这种又白又大、皮面暄软、内馅饱满、味道鲜美、嘎渣焦脆、油香四溢的食品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不但丰富了农家的餐桌,滋润了一方百姓,更成为泊里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向海而生

鲜美海珍不胜枚举

泊里镇海岸线长达40公里,这里东部海湾礁石耸立、水深浪急,盛产海参、鲍鱼及扇贝、牡蛎等,西部海岸滩阔沙细、再加上横河、白马河、甜水河、潮河等几条大河的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微生物饵料丰富,因而盛产地方特有的泊里竹蛏、西施舌、文蛤等海珍品。泊里西施舌壳大薄脆,外形似扇,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蛤壳内软体丰满,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营养甚为丰富,有润肺、补阴之功效,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美味之一。清代药物学家吴义洛在《本草从新》中称赞道:“介属之美,无过西施舌,天下以产诸城黄石澜海滨者为第一。”这里所说的黄石澜就指今天的泊里镇大岚村前的黄家塘湾口,可见西施舌名来已久。

在黄家塘这片沙平水浅的浅海内,还生长着一种鲜为人知的海鲜——黄家塘湾仔虾。春季收获的黄家塘湾仔虾号称“开春第一鲜”,但采捕量不大,大多用鲜品做汤、炒鸡蛋等。为了获取更多收入,大批量收获的仔虾常常被制作成虾皮,这种经过暴晒保存出来的虾皮,是拌制凉菜和撒入馄饨中的最佳材料。用黄家塘湾仔虾制作出的虾酱质嫩爽口、五味俱全。这些虾酱不需冷藏储存,存放的时间越长,香味越浓郁,不仅可用做各种烹饪和火锅调味料,也可和其他食物一起做出许多独特的美味小菜,如鸡蛋蒸虾酱、辣椒蒸虾酱、虾酱炖豆腐、虾酱炒扁豆等。

南北通衢

珍馐美味纷至沓来

自古以来,泊里是“四县通衢”之地,优越的交通优势和人流量让小城逐渐经济发达、贸易繁荣。往来不绝的商贾客人将不同地域的饮食风格在此交融汇聚,形成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目前,泊里镇被列入各级“非遗”目录的食材有五项之多。泊里胡记烧鸡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史,一代代传人恪守祖训,严把材料关,烤制出的烧鸡外形金黄、表层酥脆、肉质嫩滑、味道鲜香,深受周边地区人们的喜爱。2019年,胡家烧鸡、泊里烧肉、黄家塘湾仔虾、西施舌和泊里竹蛏等品种相继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遍布泊里街内各处的羊肉汤虽说未能入选“非遗”,但它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比其他食品差。走进每一间小店内,只要食客报上所需要的价位或者重量,老板就会从大锅里捞出煮好的羊肉,在案板上切成极薄的肉片,装在漏勺中放到汤锅里加热,盛在碗里,再点上一小撮大葱和芫荽,用大勺舀一碗滚烫凝白的老汤浇在肉上,只见乳白的汤汁在翠绿的芫荽衬托下,特别诱人,嗞地喝上一口,顿时一股暖流通彻肺腑。一碗肉汤配上几个小饼,不但能填饱辘辘饥肠,更能让疲惫的身体在休整中得到滋润,扬起前行的动力。

后记

“小时候,乡愁是嘴角的一抹油渍;离家后,乡愁是妈妈烧的家常菜;长大了,乡愁是舌尖味蕾的思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泊里用特有的美食制作技艺还原了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时空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让这些味道在漫长的历程中和故土、亲情融合在一起,演变成一种情怀、一种乡愁,沉淀在了心灵的深处。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