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版:代表委员在身边

05版: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06版:城事

07版:镇街

08版:教育

前一版 下一版 2023年12月21日

工委(区委)二届第76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孙永红主持并讲话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12月20日讯 今天上午,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二届第76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审议有关工作事项。
  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防范,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群体的灾害防范、应对处置和安全保障,扎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交通运输畅通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要严格落实应急值守,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确保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影响,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要提升科技创新力、制造业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聚力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改革,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聚焦治理短板弱项,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市民群众满意度和数字治理能力,大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会议听取了关于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建议方案有关情况、关于《在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常委会工作的报告》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组织召开工委(区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今年工作进行盘点总结,安排部署明年重点任务。要高标准筹备好全委会,高质量完善好常委会工作报告,高站位落实全会精神,切实把会议开成一次提气鼓劲、共谋发展的大会,以优异成绩迎接新区获批成立十周年。
  会议听取了全区河长制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湾长制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湾长制,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性创新,更是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要继续深入落实“五长”制度,保持战略定力、强化问题导向,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统筹推进河湖湾一体治理,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新区。
  会议听取了关于西海岸新区2023年“十佳民营企业家”和“十佳新锐民营企业家”评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今年以来,新区广大民营企业家带领各自企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咬定目标、加压奋进,有力推动全区经济稳中有进、向上向好。要做好评选颁奖工作,用满满的仪式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持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驱动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会议暨工委(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会议召开 扛牢使命 把准形势 以进促稳 塑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孙永红主持并讲话 高善武王清源出席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12月20日讯 今天上午,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会议暨工委(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审议相关文件,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总结2023年全区海洋经济和科技创新工作,研究部署明年重点任务。
  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孙永红主持会议并讲话。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高善武;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王清源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工委海洋委、工委科创委各成员单位凝心聚力、创新突破,海洋经济稳中有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科创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生态持续改善,海洋国际合作实现突破,经略海洋和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果丰硕。明年是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十周年,全区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科技强区建设,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塑强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推进经略海洋再上新台阶。要扛牢国家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总结深化突破性亮点工作,科学谋划明年思路举措。要把准形势挑战,挖掘资源、拉长优势、补齐短板,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要坚持以进促稳,推动量质齐升,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含金量。要聚力科技创新、深化赋能增效,推动海洋重点领域跨越式提升。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结合新区特质,用好重大创新平台,推动海洋产业与科技创新一体发展。要大力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渔业、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推动海洋新材料、海洋能源装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布局起势,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要大力提升港口辐射带动力,加快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把港口打造成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要大力拓展海洋国际合作,完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运营机制,高水平谋划好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要大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要细化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引建,合力推动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推动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质效。
  会议听取了关于工委海洋委2023年第一次会议暨工委科创委2023年第一次会议确定事项办理情况,关于调整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成员名单,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的实施意见(汇报稿)起草情况,关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汇报稿)起草情况,关于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进展及下步推进措施有关情况的汇报。
  佟海燕、逯鹰参加。
工委(区委)审计委员会二〇二三年第三次会议召开 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 孙永红主持并讲话 高善武列席 王清源出席   □记者 李涛报道
  本报12月20日讯 今天上午,工委(区委)审计委员会2023年第三次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传达学习中央审计委员会和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听取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汇报,审议2024年审计项目计划(草案),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工委(区委)审计委员会主任孙永红主持会议并讲话。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高善武列席会议。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工委(区委)审计委员会副主任王清源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工委(区委)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中心、忠诚履责,审计委运行机制畅通高效,经济监督效能持续增强,民生审计质效不断提高,改革助推作用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创新扎实推进。明年是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十周年,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强化审计责任的全覆盖,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依法全面履职,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大局。
  会议强调,要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起点谋划审计工作,健全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精品审计成果开发,扎实抓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加强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促进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专业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强化纪律作风,为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佟海燕、逯鹰参加。
新区2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记者 陈蔚 通讯员 毕心蕙 报道
  本报讯近日,省发改委公布了首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名单,确定37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新区共有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是为生产企业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特征。”区发改局服务业促进科负责人赵博超说,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是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新区共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家、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8家。
  为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近年来,区发改局坚持生产服务双向赋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研究制定《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助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向专业化延伸,创新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强、能级跃升。今年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521.1亿元,占GDP比重41.7%,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持续放大。
新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达277家 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记者 陈蔚 通讯员 袁铭 报道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区发改局获悉,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新增24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4家、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11家、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6家,推动新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依托。”区发改局高技术与外资科负责人程福皆说。截至目前,新区共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7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3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11家。
  近年来,新区广泛宣传,深入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前对标,预先做好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准备工作。为规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认定管理,区发改局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围绕平台认定申报条件、有关要求、运行报告编制等方面进行讲解。同时,为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申报及评价质量,区发改局邀请专家组严格开展初审推荐工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区发改局将继续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认定指标,同时强化对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管理和服务,促进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全省未来产业集群,新区占一席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市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集群成功入选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全省未来产业集群名单。其中,位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青岛市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成为全省15个未来产业集群之一。
  近年来,园区超前谋划发展基因与细胞产业,全面瞄准装备及原料生产、基因技术应用服务“两大方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三箭齐发”,精准布局海洋生物解读、基因测序装备及试剂、分子生物育种、基因精准健康和合成生物等五大领域。目前已引进华大智造、正大制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36家,总投资超120亿元,年产值突破40亿元。青岛华大、清原农冠等10家公司入选全市行业重点企业,占全市2/3,6个项目入选全市行业重点项目,占全市6/7。
  下一步,园区将以此次入选全省未来产业集群为契机,抢抓国家赋予青岛自贸片区先行先试重大机遇,提升“龙头”企业引领优势,支持链主企业在核心装备零部件、酶试剂、生物芯片等耗材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争取实现产量产值倍增。加快推进耐除草剂、抗病、抗虫农作物基因编辑育种研究工作,助力分子育种领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挖掘海洋资源优势,依托头部企业做好深远海海洋生物样本提取,全面开展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加快推进海洋创新药“BG136”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抗肿瘤海洋药物的上市进程。加快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重要载体,开展联合招商,争取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落户。
新区10名职工获评全市“最美劳动者” 其中一人获评全市“十大最美劳动者”   □记者 谭宁 报道
  本报讯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传播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理念,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近日联合公布了青岛市2023年百名“最美劳动者”名单,西海岸新区共有10名职工上榜。其中,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焊接培训教练史忠珂获评2023年青岛市“十大最美劳动者”。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总工会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技能强区战略,建立“产教训”融合、“育选用”贯通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打造“瑯琊工匠”培育选树评价机制,全面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生态,建设一支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同时,积极打造“我在你身边”工会品牌,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把工会建设成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不断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新区全面推行上市专版公共信用报告,企业不用再东奔西跑   □本报记者 董梅雪
  近日,青岛奥利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在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通过“信用中国(山东)”网站下载打印了一份上市专版公共信用报告。
  “我们今年年初开始筹备上市,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开具占用了企业很大的精力。”青岛奥利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申请,减少了企业很多时间和人力成本。
  11月中旬,山东省推行经营主体以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为切实简化经营主体办事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自11月20日起,西海岸新区全面实施以上市专版公共信用报告代替上市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全面推行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企业不用再为东奔西跑开证明而苦恼了。青岛奥利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公司进行申请后,一份报告替代了以往一摞证明,大大方便了企业。
  记者获悉,在企业上市、行政管理、申请优惠、商务活动等事项中,经常需要提供无违法违规证明。企业在证明开具过程中常常面临“三多两低”问题,“三多”即需开具证明数量多、需申请行政机关多、需办理流程多,“两低”即证明内容规范化程度低和证明力低。
  “上市专版公共信用报告按照上市要求配置,旨在帮助企业在申请国(境)内外上市等融资业务,报告查询时间范围为39个月,报告查询领域涵盖52个领域。”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科科长丁彦宁告诉记者。
  上市专版公共信用报告具体操作指南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海岸地方金融监管局”,找到并点击服务-办事服务-合规证明操作说明,弹出“上市合规证明操作说明”后,打开链接扫描二维码查看或下载《“信用中国(山东)”网站公共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上市专版操作指南》,也可拨打新区上市办咨询电话0532-86989600或0532-86989829进行咨询。
26选18!西海岸新区2024年民生实事拟选项目出炉 这些民生实事,件件与你有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区政府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并组织充分论证,共确定了2024年民生实事拟选项目26件,计划提报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确定18件。  
  1加强就业创业保障
  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通过就业技能培训、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等方式,精准培训重点群体5000人,扶持创业3000人,促进大众更好就业创业。
  2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线上通过“智找活”“零工之家”供需平台、线下举办150场招聘会,供给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启用20个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一站式服务,方便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
  3促进青年人来区就业创业
  实施高校大学生留区来区就业创业、人才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年内引进各类青年人才3万人以上、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1.4万人以上。
  4完善教育资源配置
  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建成使用10所,新增学位2.2万个,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建成投入使用,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
  5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对嘉陵江路小学、大村初级中学等12所学校的14处老旧校舍、大跨度体育馆、运动场地等进行维修提升,保障学生学习生活运动安全。
  6启用并免费开放新区图书馆
  面积2.8万平方米,藏书200万册,阅读席位2000个,涵盖少儿分级阅读空间、文旅百科、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藏室、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等功能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全年无休、全龄友好、寓文于乐、寓教于游的公共文化家园。
  7启用并免费开放新区博物馆
  面积3万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2万余件(套),重点展陈新区出土的秦汉“琅琊石刻”“玉席”“玉温明”“文书牍”和宋金瓷器金器等国宝级文物,提供文化展览、考古研学、亲子体验等沉浸式服务,打造全国一流的区级综合性博物馆。
  8启用并免费开放新区科技馆
  面积2.2万平方米,包括探索发现、成长乐园、蓝色星球、创新解码等4个主题展厅,内设313套科技展品和智能场馆系统,配备4条科普长廊、7个科学工作室、7个科普功能区,为广大市民提供普及科学知识、体验科学魅力、探索科学乐趣的前沿互动空间。
  9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加快推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区第二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区中医医院建设,完成区立医院改造升级,全面提升新区医疗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10减轻参保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适当提高职工门诊年度医保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对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在基层、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由75%、60%、50%提高至80%、70%、60%,退休人员报销比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发生的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医保支付标准由1000元提高至3000元。
  11提升道路通达能力
  打通镜台山路北延等3条未贯通道路,完成4处积水点和6处堵点路口改造,开工建设双珠路西通等9条市政道路和3处立体过街天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12启用便民政务服务新中心
  面积2.6万平方米,集成办理1800项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高频事项,优化布局便民服务、帮办代办、公共资源交易、税务社保等25个功能专区,打造集办公、办事、休闲于一体的市民之家,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舒心的政务服务。
  13改善老旧小区环境
  完成长江路、薛家岛、隐珠、珠海等街道的72个老旧小区污水管线、外墙保温、停车位、电动车充电设施等改造;健全物业服务“红黑榜”评价退出机制,全面提升全区物业管理水平,实现无物业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
  14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成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15加大停车泊位供给
  建成使用4处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4000个;对30个停车场3000个泊位实施联网开放共享,实现停车泊位高效利用。
  16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建成开放10处口袋公园、15处健身场地和设施,完成60处城市微更新改造;举办马拉松、沙滩跑、登山节等全民体育赛事,满足市民的文体活动需求。
  17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建设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40个,加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基本覆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18开展劳动者暖心服务
  建成区级职工服务中心和6个户外劳动者服务区,提升改造62处户外劳动者驿站,为全区广大职工精准提供普惠服务,针对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充电上网、饮水热饭、取暖纳凉等便民惠民服务。
  19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实施家庭教育“十个一”工程,开设线上服务学校,打造线下服务阵地30处,开展家庭心理、家庭法律、安全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100场,引导市民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20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开展“文化惠民、文暖万家”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春节民间艺术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市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民阅读、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等活动1万场以上,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1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在城区和镇驻地范围内的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园区、公共电站等场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00个以上,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
  22完善公共交通线网
  地铁6号线一期实现通车、二期加快建设,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条、公交站点35处,更好满足居民公共出行需求。
  2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4个、示范村40个;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6000户、农村住房外墙保温改造1000户;新建(大中修)25条、36公里农村公路,持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24增强城乡供水能力
  对农村15公里供水管网及规模化管网进行改造提升,对10个总表制小区进行供水设施改造,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25推动慢性病医防深度融合
  持续开展“三高六病”和“慢阻肺”医防融合服务,对在镇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建档的“三高”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心血管风险评估、“六病”筛查等区镇村三级一体化管理服务;对已完成肺功能检测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及确诊患者提供随访管理服务,全面提升“三高一慢”健康管理水平。
  26推进能源高效利用
  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清洁能源80万平方米,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空气质量。
区人大代表、长江路街道濠南头社区党委书记薛吉元—— 心系社区大小事,当好居民贴心人   □本报记者 丁霞
  区人大代表、长江路街道濠南头社区党委书记薛吉元,始终把发展社区经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担任社区书记以来,薛吉元一直为百姓的大事小事忙前忙后,被居民们称为“闲不住”的社区书记。
  今年7月份,武夷山市场启动搬迁工作,薛吉元带领武夷山市场升级搬迁工作小组加班加点,利用40多天的时间进行新市场装修,并联合相关单位、职能部门做好新市场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等工作,协调交警部门在新市场西门增设交通信号灯,保障群众出行安全。9月份,武夷山市场顺利搬迁至香江路108号,并通过硬件设施完善、引入智慧系统等方式,将市场打造成软硬件一流的综合性、现代化农贸市场,为群众创造更舒适的购物环境,提供全方位的消费保障。“我们将努力把武夷山农贸市场打造成青岛市农贸市场的标杆,为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做好服务保障。”薛吉元表示。
  在薛吉元的心里,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今年濠南头社区投入5.9万元为部分居民楼进行供热管道修复和更换,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家中暖气不热、漏水问题。不仅如此,社区还为武夷山小区进行雨污管道疏通及破损管道更换。考虑到部分居民家中漏水,社区投入39万元进行防水维修。此外,薛吉元还积极协调申请对无物业小区华苑新村破损道路进行重新铺装,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提高居民福利待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薛吉元积极申请社区老年人补助及福利,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查体、基因检测等服务,濠南头股份经济合作社2023年人均福利达到15000元。
  新市民群体是推动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让新市民在社区站住脚、融得进、扎下根,薛吉元主动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诉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帮助新市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薛吉元积极宣传推广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并协调解决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他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主动靠前服务,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展现了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
区政协委员、律师安民—— 普法路上不停步,为民履职有温度   □本报记者 李宛遥
  身体力行,她是奔走在普法路上的“追梦人”;以案释法,她是传递司法正能量的“排头兵”;胸怀发展,她是建言献策的“思考者”……在以法治之力护航新区发展道路上,区政协委员、律师安民信念如磐、驰而不息。
  走进校园“上课”,为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深入企业答疑解惑,助企扫除法规政策“盲区”;走进社区举办普法讲座,帮助居民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安民在普法路上马不停蹄。今年11月20日,安民来到红石崖街道于家洼子社区,为社区两委干部送上一堂“依法履职”法治课。“抓好村居和社区普法这个‘关键基础’,对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在法治课上,安民为两委干部们进行了法律答疑。安民表示,2012年以来,她一直坚持基层普法工作,走进社区为百姓讲课,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实际案例,讲解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他们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为政协委员,安民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撰写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提升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综合执法“首违不罚”等建议逐渐惠及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
  “政协委员履职和我们办理案件一样,不做表面文章,更注重推动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安民说,用心发现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推动问题解决,是政协委员发挥力量的关键。
  一直以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牵动安民的心。在安民看来,用法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既是她作为律师的责任,也是她身为政协委员的使命所在。为此,她每年进行法治讲座3000余人次,自掏腰包设计制作法治教育漫画宣传册捐赠给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政协委员的为民情怀。
  “做一名有温度、有使命、有思路的政协委员,老百姓关心的事在哪里,我就要履职到哪里。”安民表示,将收集到的民情民意通过政协这个平台进行反映,供政府决策参考并得到落实解决,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一直做下去。”
  履职过程中,安民积极为民发声,撰写的提案多次被评为年度政协优秀提案,她也多次获得优秀政协委员荣誉称号。
区人大代表、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梅—— 美育铸魂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   □本报记者 刘杨
  党员、区人大代表、教育工作者,当三重身份叠加,让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梅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一直以来,杨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杨梅始终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工作的各环节。以党建为抓手,以情景党课为手段,以红色旋律为主线,杨梅打造出特色党建品牌“红艺坊话剧团”“声动歌剧社”“天齐合唱团”“金晶民乐坊”;组织师生参加央视主办的展演活动,逐步练就一支党性强、信念坚、业务水平高的党员队伍,2021年,学院音乐系党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作为学校美育中心主任,杨梅积极推进美育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相结合,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构建以“虚拟艺术科技”“音乐科技”为主体,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为支撑的平台矩阵,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杨梅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指导的研究生就业率达100%;2022年产品设计专业成功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从教期间,杨梅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连续15年被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学以致用,美育化人。除了做好学校工作之外,杨梅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积极构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为国家战略实施彰显高校担当;带领研究团队围绕乡村振兴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开展科研服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东省社科规划等科研项目;带领“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山东省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师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创作的巨幅麦田画被10余家媒体报道。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人大代表,杨梅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参加各项调研、评议等活动,实地走访充分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建言献策,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围绕教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多条建议,助推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10月份,六汪镇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其中12个投资额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工业产值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72%—— 牵牢项目“牛鼻子”,跑出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徐倪
  今年以来,六汪镇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创新突破年”为引领,全面实施“创新突破行动”,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以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逐步构建“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以项目建设新突破推动实现产业大发展和城市功能品质大提升,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培育新项目
  持续壮大“蓄水池”
  “在六汪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下,目前项目已经完成选址工作,相关土地等审批手续也在积极办理中,帮助我们企业解决了很大问题,为项目的早日开工建设扫清了障碍。”华尔威精密机械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负责人说道。
  “因企业准备扩大规模,为了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发展,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土地,解决用地问题。目前已经流转祝兹侯新村西下泊网格9.91亩土地,并尽快帮助企业办理相关土地使用手续,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六汪镇经贸中心负责人张静介绍。
  据了解,华尔威精密机械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由青岛华尔威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资5000万元,选址六汪镇柏丰路东。项目将利用现有厂房,在原有生产线基础上扩建厂房及生产线,购置数控车床、数控切割机、精密焊接机等设备,并购置金属板材进行切割加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生产的手推车及配件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
  项目发展既要着眼当下,更要放眼未来。六汪镇围绕续建类、新开工类、储备类项目等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深入谋划好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两张清单”,持续壮大项目“蓄水池”,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发展局面。
  “对于一些谋划成熟的储备项目,我们加紧推动、加快落实,强化前期跟踪对接,优化相关资源配置,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六汪镇党委书记楚冰介绍说,该镇2024年重要项目涉及光伏、文旅、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其中,澄燚渔光互补项目建设1655亩漂浮式光伏,打造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多场景应用模式,将进一步优化六汪镇产业图谱。
  依托老项目
  推行富农新机制
  走进位于六汪镇341国道北侧的青岛粮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粮食烘干塔项目现场,只见三座立式罐体烘干设备矗立其中,两侧分别是大型的储粮仓库。公司负责人周光涛介绍,项目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能满足青岛粮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粮食烘干任务外,还可满足周边村庄农户的粮食烘干、存储需求。
  如今,六汪镇引进并依托龙头项目带动推行规模化种植,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了全区最大的粮食生产片区,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带动农民增收8000万元。建成粮食储销一体化服务基地,配建粮食烘干塔,通过创新“套餐化”经营、保护价收粮等措施,实现从收获到销售的闭环衔接,增加群众收入,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此外,六汪镇还深度融入“青岛国际种都”发展战略,坚持“外引+内培”双向发力、“保护+创新”双管齐下、“政策+平台”双重保障,加速攻关农业芯片,全力保障国盛中以3000亩大豆种植项目,培育以祝兹旱稻、隆铭牛业等种源自主可控的种业企业12个,拥有“润花1号”高油酸花生等20余个种业自主品牌,年育种能力超过200吨。该镇加快建设种业小镇,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和提供不竭动力。
  问需解难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六汪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凝心聚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1-10月份,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土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其中文海高中、日兴机械、锦禹霖环保包装材料等12个项目投资过亿元。正大环保科技二期等6个项目列入2023年市、区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15.77亿元,已全部开工;瑞驰橡塑、景泽智能仓储设备等5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税收4000万元,提供900个工作岗位,为六汪镇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六汪镇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议、一企一策”,建立纾困解难联结机制,20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与全镇1300个经营主体全部结对,定期上门问需;创新企业服务“五必访”,组建服务专班和“帮代办”队伍,落实一线工作法,破解企业难题30余个,助力三喜海绵成功纳入山东省上市后备资源库、梦圆鸡蛋获山东省首届鸡蛋品质大赛金奖。
  今年1-10月份,六汪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工业产值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7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7106万元,同比增长7.5%。接下来,六汪镇将进一步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破解难点堵点,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更实服务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小镇 锦绣六汪”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新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写好“就业答卷”,稳住“最大民生” 海青镇全面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做好稳岗就业工作   □本报记者 谭宁 本报通讯员 李文霞
  今年以来,海青镇主动作为、精准帮扶,全面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为辖区群众和用工单位提供多元化、精准化人社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海青镇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走访,向企业发放政策明白纸,宣传就业创业、社会保险补贴、贴息贷款、补充工伤保险等相关政策,为企业用工和人才招聘提供精准指导。邀请区人社局开展“人社干部走基层 社保政策进茶乡”活动,围绕企业关注的人才招聘、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宣讲和现场答疑,让各类企业在海青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同时,海青镇以打造温情服务劳动执法铁军为目标,及时整改企业不合规行为,引导企业注重劳动保障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细化社区、村居、企业三大点位,依托宣传栏、广播、大集、文明实践云课堂等多种载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把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派出劳动监察专员,对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另外,海青镇依托青岛市创业型特色街区——北茶商街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公益培训活动。该镇坚持“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开展茶叶加工技术、茶园机械使用、电商营销、胶东花饽饽制作、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课程,提升辖区群众就业创业技能水平,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10余场,共计培训700余人次。
  下一步,海青镇将不断增强做好稳岗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政策激励、创优环境等措施,大力营造“稳就业保民生、抓创业促就业”的浓厚氛围,真正使稳就业、促创业工作成为海青发展的“突破点”、社会治理的“稳定器”、民生保障的“压舱石”。
新区首个乡村振兴俱乐部暨公益茶馆在珠海街道梁祝村启用 “乡村会客厅”传承好乡风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梅雪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这是宋代词人林逋《霜天晓角·冰清霜洁》中的词句,林逋用“冰清霜洁”来描述冬天的清冷和纯净,后又比喻人的德行高洁。
  在珠海街道梁祝村,有一块“霜洁冰清”碑。据传明清以来,胶州南乡祝家庄社(现珠海街道梁祝村)紧临繁忙官道,石人泊村刘杙妻逄氏在村民的帮助下设棚屋施茶,数十年不辍,行人多受其惠。钦命提督山东学政、翰林院编修赵佑宸,听闻逄氏事迹,感念其守志不移、乐善好施,亲立“霜洁冰清”碑,以弘扬善行、教化世人。
  “霜洁冰清”碑的故事感人,“霜洁冰清”精神对村庄的影响深远。进入新时代以来,梁祝村延续淳朴民风,一众乡贤为传承逄氏“霜洁冰清”精神,倡导诚实、友善新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参与“梁祝新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各项建设的各界人士共同捐资复原了“霜洁冰清”碑,使优秀的传统、美好的乡风在梁祝村恒久流传。
 12月20日上午,由珠海街道规划建设的西海岸新区首个乡村振兴俱乐部暨“霜洁冰清”公益茶馆在梁祝村启用。该茶馆同样由梁祝村的众乡贤和参与“梁祝新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各项建设的各界人士共同捐资设立。
  “公益茶馆位于梁祝村村头,茶馆对外免费提供茶水。馆内的茶水供应、文艺演出、运营管理等费用全部由爱心企业无偿捐献,清洁、服务工作也都由义工志愿提供。”梁祝村党委书记刘建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公益茶馆延续逄氏施茶传统,传承“霜洁冰清”精神,成为梁祝村百姓的休闲、交流、会客场所,以及环卫工人、网格员、社区义工、来往行人的歇脚、小憩之地;既是政策、方针的宣讲阵地,也是文化繁荣、民间艺术展演的舞台。
  “重建茶馆,是为了传承逄氏乐善好施的精神,教化民风,助力梁祝传说等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促进梁祝村文化繁荣,助力梁祝村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刘建伟对记者说。
  公益茶馆开张后,吸引了众多梁祝村村民前来参观、喝茶,大家对村里开设公益茶馆赞不绝口。“村里建的这个‘会客厅’,为我们老百姓提供一个文化休闲、交流互动的好去处。”村民刘永刚说。
  同时,珠海街道还在祝家庄成立“乡村振兴俱乐部”,这也是新区第一个乡村振兴俱乐部,珠海街道将以此为平台,为周边乡村的群众提供增强沟通交流、发掘本土文化、展示乡村风采的舞台。
  近年来,珠海街道在新区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锚定“全国一流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珠海实践”目标,扎实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3月,珠海街道“梁祝新语”片区列入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片区共有18个网格,村民6385户、22116人,合计约4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9个网格,共计约23平方公里。拟规划建设森林康养度假区、竣耀葡萄酒产业园区、梁祝传说文化体验区、农业共富产业园区四大板块。四大板块生态优化、动静结合、城乡融合、农文旅康融合,将形成一二三产业有机联动、融合发展,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防震减灾科普服务再上新台阶   □记者 李宛遥 报道
  本报讯 近日,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来新区开展2023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实地评估。专家组实地查看了新区地震科普体验馆,听取了科普体验馆建设、管理和运维情况汇报,核对了申报材料数据出处与来源、存在的问题、可改善条件等情况,了解了近三年来防震减灾科普特色亮点工作。
  据悉,新区地震科普体验馆是新区的3处地震专题科普场馆之一,于2017年底建成投用。该体验馆为新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被命名为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
  下一步,区应急管理局将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改进方向,进一步强化新区地震科普体验馆的管理运维质量,提升讲解服务水平,加大场馆开放力度,推动防震减灾科普服务再上新台阶。
开展绿地防火演练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张静报道
  本报讯为做好今冬明春城区园林绿地火灾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日前,西海岸新区城市管理局在相公山河绿地(圣元路与月牙河路路口西北角)组织开展了绿地防火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以实战形式开展,模拟相公山河绿地因天气干燥而突发火情。工作人员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依次演练了预警响应、火情速报、疏散人员、开设隔离带、应急处置、清理现场等科目,科学有序进行火情扑救工作,“火势”很快被扑灭。
  以演促练,以练筑防。通过本次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了新区园林绿化行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能力,提升了各单位的应急联动能力和扑救火灾的技术水平。
张世伟成新区第34例、青岛市第183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汇聚爱心勇气,送去生命希望   □记者 谭宁 报道
  本报讯 12月19日,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为新区市民张世伟举行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就在11天前,区红十字会刚刚为上一位捐献者王金科举行了欢送仪式。
  据悉,张世伟2005年开始无偿献血之旅,累计献血43次,献全血4000毫升、血小板41个治疗量,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2016年,张世伟加入新区红十字热血情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354工时。
  2016年8月,张世伟在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8月,张世伟与患者初配成功,她毫不犹豫决定捐献救人,并顺利完成了高分辨和捐献前体检等准备工作。
  12月21日至26日,张世伟将到青岛市中心医院实施捐献,成为新区第34例、青岛市第183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与捐献血小板区别不大,需要的是爱心与勇气。希望我的捐献能够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为更多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张世伟说。
沉浸式换位体验 让百姓就医更便捷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讯近日,隐珠街道易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区人大代表、社区干部、患者代表等开展“医院开放日”暨“我当一天医生/护士”“我当一天患者”沉浸式体验活动。
  在该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大家参观了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妇幼保健科、国医馆等特色科室,体验了预检分诊、心理放松治疗、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接诊等特色服务。随后,易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李娅萍介绍了中心人员配备、科室设置及医疗卫生服务开展情况;代表们分享了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下一步,易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把精细化服务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诊疗服务。
隐珠街道—— 让垃圾分类走“新”更入“心”   □本报记者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周文倩
  为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全力守护城市市容环境,今年以来,隐珠街道多措并举,通过全民参与、科技赋能、共建共享等方式,引导居民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
  坚持高位推进
  严格督查考核
  隐珠街道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部署,严格督查考核。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小组,按照“以点带面、村改带头、高端先行”的工作思路整体推进,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党政联席会议题,推动工作见实见效。
  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定期联合开展垃圾分类考评工作,建立完善“以社区为主导、部门为督导”的垃圾分类工作督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列入整改清单,建立动态台账,限期进行整改并开展“回头看”。每周至少开展1次垃圾分类引导巡查工作,规范垃圾分类引导管理,建立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物业责任清单和监管办法,压实主体责任,引导物业公司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指导、设施维护、及时清运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形成闭环。
  创新科技赋能
  提升分类水平
  为了进一步方便居民,提高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隐珠街道坚持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工作,自主研发“合众分类”小程序,加强对居民的正面引导和精准指导。居民可在小程序上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工作人员按照预约时间进行上门回收,不仅可以回收常见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也可以预约上门回收。订单完成后,居民可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物业费、折价券等或进行提现。
  隐珠街道着力完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在辖区286个物业小区规范设置垃圾分类点551个,引导居民日分出厨余垃圾约14吨,同时率先建成全区首个厨余堆肥示范基地,每月可减少厨余垃圾处理2吨以上。街道还累计投资50余万元对回迁小区的垃圾桶、垃圾分类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创新打造“一小区一特色”模式,共创建青岛市垃圾分类五星小区13个、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浓厚氛围
  隐珠街道持续丰富多元宣传载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矩阵,通过社区宣讲、“和美隐珠”微信公众号发布、开展特色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街道还积极发挥社区党委、“红帆支部”、红色物业的引领作用,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充分建强用好党员、志愿者队伍,引导居民积极践行垃圾分类新风尚。同时,通过设置“垃圾分类礼品专柜”、组织抽奖、评选垃圾分类优秀单元等方式,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接下来,隐珠街道将继续坚持以全民参与为核心,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设施设备升级提效、宣传教育引导规范、厨余垃圾精准分类、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等方面创新突破,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链条管理的工作格局,为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贡献隐珠力量。
张家楼街道 入户宣传接地气 环保理念入人心   □记者 周莹 报道
  本报讯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近期,张家楼街道组织开展系列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街、村两级通过会议培训的方式,系统学习了《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街道还组织工作人员来到居民家中,通过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为居民介绍了垃圾分类“4+1”工作模式,并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生活垃圾、如何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等知识。接下来,张家楼街道将继续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让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薛家岛街道 “有害”换“有爱” 爱护环境一起来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日前,薛家岛街道南营社区联合辖区在职党员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共同开展“有害换有爱,爱护环境一起来”有害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活动中,居民将家中的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拿来现场兑换生活用品。志愿者向居民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普及乱扔有害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并现场指导大家如何进行正确分类。“这个活动真不错,不仅可以学到垃圾分类知识,还可以兑换礼品。”社区居民刘女士表示。
红石崖街道—— 垃圾分好类,家园更美丽   □本报记者 仪博文
  今年以来,红石崖街道紧盯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鼓励物业、居民、企业多元参与,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为切实推动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形成长效稳定机制,红石崖街道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协同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支点,积极打造“边界明确、责任落实、上下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近日,红石崖街道在沃邦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活动中,物业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中,为居民发放《西海岸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并对特别容易混淆的垃圾类别进行了全面仔细讲解。垃圾分类指导员通过“五步”工作法,向居民讲解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并对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再宣传、再指导。街道还利用居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推送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此外,红石崖街道还在沃邦小区积极开展“两定一撤”工作,即实施撤桶并点,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将生活垃圾按照“四分类”进行分类投放。
  走进沃邦小区,记者看到了一个蓝灰色相间的“小房子”,这就是该小区建设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据介绍,该收集房占地十几平方米,设有可回收物、有害、厨余、其他四种垃圾分类投放箱,并配有洗手、称重设施等。“管理人员每天要对收集房进行消杀打扫,以确保干净无异味。目前,沃邦小区已全部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沃邦小区物业负责人说道。
  下一步,红石崖街道将以示范小区创建为契机,努力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引导辖区居民逐步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形成“自觉分、主动分、我要分”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黄岛街道 有害垃圾集中投放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近日,黄岛街道在辖区16个社区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进社区”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居民纷纷把有害垃圾投放到有害垃圾桶中,并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持续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社区党员、垃圾分类志愿者为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页,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鼓励大家要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共建美丽家园。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页3000余份,回收有害垃圾600余件、共计7.5公斤。
构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研训、教育教学、队伍治理、资源均衡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新区这个经验,全国分享!   □本报记者丁一
  日前,教育部在安徽蚌埠举办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交流活动。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分组交流、案例分享、集中总结等多种形式,总结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阶段工作进展,交流分享主要成果、典型案例,提高试点工作的引领性,扩大辐射影响。活动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作典型交流发言,分享“西海岸实践”经验。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推动教师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教育部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全国共有20个地市、25个区县、56所高校入选,青岛西海岸新区榜上有名。
  “西海岸新区将试点工作纳入区级改革重点,建立教育、财政、工信等部门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全域推进。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充分借力驻区高校等优质资源,邀请人工智能高端企业和高校专家参与全过程指导,全面提升试点工作成效。以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为抓手,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教师教育、教育科研、师资均衡、硬件配备经费‘四个优先’,将试点工作经费列入政府实事和财政预算,夯实建设运行基础。”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在发言时表示。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1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西海岸新区构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研训、教育教学、队伍治理、资源均衡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全面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新区为全区1.3万名教师免费配备移动智能教学终端、智能教学助手,建成158所智慧学校、4888个智慧教室;为初高中学校配备英语听说教考系统、数理化学科个性化学习系统;为65所学校配备虚拟实验室。基础环境的优化升级使得新区的教师培训、教研等活动不再受地域、时空限制,老师们足不出校即可一键互联。
  另一方面,新区利用智能语音评测、智能阅卷等人工智能手段,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大数据采集,帮助教师诊断学情、因材施教、以学定教;为高三学生建立数理化学科“一生一策”线上错题本,实时采集和分析错题数据,个性化推送学习手册48369份,解决错题42万道;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全方位、动态化采集学生自主学习、随堂测验等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生成学生画像,优化作业推送和批改,较以往减少时间近50%,增强教与学效能,助推教师教学高质量运转。
  此外,新区还建成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大数据洞察系统,科学诊断教师教学水平、专业能力的差异和变化,生成智能分析报告,为教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打造教师人事数据管理系统,动态掌握区域教师年龄结构、学历分布、职称比例、骨干梯队等情况,为教师队伍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助力实施教师队伍改革;探索建立智慧家校合作育人系统,家长通过APP监督查看学生作业、成绩、错题等信息,实现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无缝链接和信息共享,助推教师队伍高效能治理。
新区教师获评教育部“典型案例展示者”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日前,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在广州落幕。活动中,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马浩老师从全国汽车类9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由教育部颁发的“典型案例展示者”称号(最高奖),成为青岛市唯一获该奖项者。值得一提的是,马浩的获奖案例将作为典型案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结集出版,并在全国推广。
  本次活动以提升中职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旨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大思政课”建设。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微课、现场说课及答辩等。通过层层筛选,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400多名选手参赛。
山东科技大学打造“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本报记者 丁一 本报通讯员 任波 李恒忠
  数据重复填报、登录不同系统、不断设置密码……诸如此类困扰师生的烦心事,在山东科技大学已成为“过去式”——该校自今年8月上线启用了“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让师生们办事越来越方便。
  “校友入校、学生出国、教职工体检、教工职称收入证明等70余项工作,全部纳入我们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未来,学生荣誉证书、奖学金证书等更多事项也将纳入该‘大厅’,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杜军介绍。
  近日,储能技术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纪秀群喜忧参半。原来,他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一个“基于酶传感器技术的酶膜农残检测仪”,并获得了几次科创竞赛的奖项。对此,他想申请发明专利。可对于专利如何申请,他却没有头绪。在尝试点击学校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后,纪秀群很快找到“学生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备案”板块,在点击“我要办理”并根据提示进行一系列操作后,页面很快就显示“提交成功”。“难以置信,这么简单就搞定了。在‘大厅’办事太便捷了!”纪秀群开心地说。
  “叮叮……”负责山东科技大学公告审核发布的宣传部职工徐展手机上收到一条语音提醒。随后,她点开手机,进入后台审核了相关信息。随即,提醒师生们放假、考试、听讲座的各类信息就被推送到网上。“这样一个流程,以前可能需要好几天。”徐展介绍说,“公告、通知等审核流程严格,发布前需要多个部门的领导签字确认、打印盖章,我再核对审校后才能发布。但有时因为相关负责人开会、出差等,一条公告迟迟发不出去。遇到紧急通知,还得加班守候在办公电脑前。如今,‘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线上审核流程完美解决了这样的困扰。”
  “‘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的上线,将学校原来各职能部门独立的线上系统打通,让跑腿审批、签字盖章、层层审批的事项换上了‘快速舒心’的面貌。”杜军说。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改善优化师生工作生活环境,全力打通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服务零距离’工作品牌。”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主任董桂刚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丰富‘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的服务事项,让其功能更强、体验更佳、口碑更好。”
新区职业中专摘得两个省赛一等奖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近日,2023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维修”赛项举办。经过激烈角逐,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刘元芝、学生翟浩然获比赛一等奖。
  据悉,该赛项为师生同赛赛项,主要考察选手对汽车底盘部件检查与更换能力,以及车身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等。比赛过程中,刘元芝和翟浩然沉着冷静、配合默契,最终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此外,在2023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网络建设与运维”赛项上,由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工程部教师常祖国、周新宇指导的方金涵、张守岳两名学生,勇夺该赛项一等奖。该赛项主要考察选手在网络技术应用、故障排除、系统维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记者 刘杨 报道
  本报讯为推进我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日前,山东省2023年度课程思政研课总会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省职业院校的21支参赛团队参加研课会。
  研课会现场,参赛团队围绕“课程思政”,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并作了教学展示。来自省内外高校的6名专家评委进行了现场评审。最终,课程思政研课总会共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11名。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不断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育人工作同向同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思政育人工作成效显著。此次承办2023年度课程思政研课总会,是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该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