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六无三落实”小区◆“三级”责任区联勤互动◆开发“和商”“睦邻”等智能APP
多元主体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
西海岸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打造“青岛样本”

执法队员为商家颁发印有“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书”的提示牌。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记者 李涛
近日,青岛市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工作现场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青岛市及各市区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部门实地观摩了西海岸工作落实情况,并对小区、商业街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落实和数字化城管等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认可。
那么,西海岸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的核心是什么?有何亮点?缘何能赢得行家的青睐?记者进行了探访。
进小区
美丽家园显芳容
道路干净整洁,路旁花木繁盛,分类垃圾桶脚踏设计充满创意……走进长江路街道唐岛湾A小区,从整体面貌来看,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已经建成20余年的老旧小区,“这个小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原来私搭乱建、毁绿占绿、乱摆乱放……一度是‘脏乱差’的典型。”谈及小区整治提升前的窘况,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牟林告诉记者。
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契机,是区综合执法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六无三落实”小区(无“私搭乱建、地桩地锁、乱堆乱放、占绿毁绿、乱贴乱画、乱排污水”,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共建共治机制”)创建工作。“开展‘六无三落实’小区创建以来,街道和执法部门联动,创新了‘十全十一’工作模式,即:‘十个一’攻坚目标,配套‘十个全’精细举措,整治提升既迅速又长效。”牟林说。
解读“十全十一”工作模式,即:一轮调研、一份问卷、一封告知信,实现了问题全研判、征集全覆盖、工作全动员,小区整治提升的宣传发动既细又实;一套台账、一份责任书,实现了任务全摸清、全定责,小区整治提升任务清、责任明;一个微信群、一名工作站长、一支巡查队、一次调研会、一场大清底,实现了职责全明白、工作全统筹、共治全参与、进度全掌握、任务全落实,小区整治提升建立起“服务—管理—执法”的长效机制。
“让居民明白,请居民参与,让居民满意,是我们又好又快实施小区提升改造的动力源泉。”牟林说,小区环境卫生关乎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质量,居民自己“挑担子”管理自己,小区才能精致宜居。
走街巷
各司其责靓颜值
一条街,怎样时尚一座城市?
离开唐岛湾A小区,记者来到繁花里商业街,干净漂亮的街区、有序经营的商户、络绎往来的人群……商街生命力满满,而生命力的源泉则来自执法部门、市政环卫、商业街物业、临街商户等多元主体共同书写的“横竖撇捺”。
在商业街一家名为“可好”的24小时便利店,门前悬挂的“打烊提示牌”格外醒目,在提示牌的一面印着一份“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书”,个体工商户的详细信息、商户的立体责任区范围、具体的责任内容要求等详细内容清晰可见。“我们为商家划定了东西南北上下的立体责任区范围,和无乱堆乱放、不得倾倒污水、落实垃圾分类、冬季及时清雪除冰等内容八大责任范围。商家只要按照内容照做就可以了,避免了过去商家和物业、市政环卫等单位因责任区域划分而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区综合执法局城管监督执法大队大队长巩振刚告诉记者。
在临街商户责任区划分的基础上,区综合执法局创新市容和环境卫生三级责任区划分。明确了市政环卫责任区范围、瑞源物业责任区范围、临街商户责任区范围,“三级”责任区联勤互动、各主体各司其责,共建共治共享。
“市容和环境卫生三级责任区的划分,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即落实人人负责、层层负责、事事负责的工作责任机制,使每个主体、每个人员都明确干什么、管什么、承担什么责任,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巩振刚说。
看线上
“和商”系统强赋能
在“打烊提示牌”上,一个“城市共治识别码”格外吸睛。商家用手机扫提示牌的识别码后,就会进入掌上执法APP“和商”系统,注册后就可以应用。
“进入‘和商’系统,我们可以完善商户信息,执法部门要求我们整改的问题,我们可以拍摄照片,通过系统反应整改完成情况。如果发现物业单位等责任内的相关市容和环境卫生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系统向执法部门反应,以便相关问题能够及时有序整改。”繁华里商业街一商户业主曲女士说,“感谢‘和商’,架起了我们和执法部门、物业单位的桥梁,让我们创业路上温暖不孤单。”
记者了解到,通过“和商”系统,区综合执法局可实现线上登记、线上巡查、线上整改、线上确认、过程监管的有序治理,打开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商’系统应用后,实现了对每一名商户的大数据管理,也实现了非接触执法,让执法者与被执法者通过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巩振刚介绍,“我们可以线上检查确认整改情况,问题提前解决了,投诉消失了,我们的工作也变得更加轻松。”
无独有偶,掌上执法APP“睦邻”系统也应用在小区的整治提升工作中,规范社区装修、畅通居民诉求、加强行业共管、源头解决矛盾、提高物业水平、提供便民服务……赋能综合执法进小区更加精细化、细致化。
巩振刚表示,“我们将加强‘和商’‘睦邻’等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将其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启智慧执法新篇章。”
【记者手记】
人人有责
人人共建
□本报记者 李涛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观西海岸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落实:小区整治提升,让居民明白,请居民参与,让居民满意,居民自己“挑担子”管理自己;商街责任区划分,“三级”责任区联勤互动,每项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掌上执法APP“和商”“睦邻”系统的应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交流互通,辅助科学决策,开创了城市管理新模式……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深刻诠释了共同体理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落实的好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责任主体的自觉参与意识、责任履行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只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共同体”才能渐入画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图卷也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