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护士节,让我们对逆行抗疫的“南丁格尔”们说一声谢谢
看!这就是天使的模样

崔守欣在做日常消毒工作。

张雪在配置静脉注射液。

高晓璐在整理病房。
□本报记者 陈蔚
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国际护士节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护理工作是救治病患的重要一环,自疫情发生以来,西海岸新区老中青三代6000余名护士奋战在抗疫第一线。“60后”老当益壮,“80后”拼搏忘我,“95后”青春无敌,虽然出生的年代不同,但面对疫情,他们不惧危险,主动担当,为守护群众健康共同奋战。
硬核“60后”主动请缨 用爱护佑患者健康
有着32年护理经验的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护士长崔守欣是名副其实的护理老将。疫情发生后,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第一线,发挥老同志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得知医院组建发热门诊,崔守欣第一时间在请战书上签字、按下手印。“你是老党员,就该冲在一线!”得知妻子要上一线,丈夫立即表示支持,这让崔守欣更踏实、更有干劲了。在发热门诊,崔守欣连续坚守了45天,担负起了消毒隔离和院感防控的重任,对每个工作细节都不放过、反复确认。同时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让工作开展更流畅,对于刚到发热门诊不熟悉工作流程的护士、药剂人员,她手把手对他们进行培训。
三名大学生发烧留观,看到他们比自己女儿还小,亲人却不能陪伴左右,崔守欣帮他们跑腿缴费、送水、送饭;一位站口执勤人员发烧留观一周多,情绪急躁压力大,崔守欣便常和他聊天,鼓励他好好休息,最终排除疑似……崔守欣用爱心和耐心护佑着患者。
作为三级心理咨询师,崔守欣主动报名参加医院成立的心理抚慰室,及时为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参加医院关爱保障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为一线医护人员排忧解难。
同事们都说她是最美逆行者,她却笑着说,“我哪有那么伟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责任,坚守做好本职工作。”
拼命“80后”累倒一线 深深压痕印满脸庞
“‘张雪,快醒醒,张雪,醒醒……’,我恍惚听见同事拼命地呼叫着我的名字,努力睁开眼睛,看见同事抹着眼泪抚摸我的额头,休息室里站满了领导和同事们,这是我苏醒后看见的第一个场景,让我永生难忘。”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创伤、手足外科主管护师张雪回忆道。
2月18日是张雪在发热门诊工作的第23天,早晨六点,她像往常一样穿好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开始晨间护理。当她走到第三个房间时,忽然感觉呼吸困难,她试着做深呼吸调整,坚持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在给患者绑上袖带后,张雪呼吸越来越急促,于是双手撑在治疗车上打开胸廓继续调整呼吸,但效果不佳。
“我不能走,走了就浪费一套防护服。”张雪在心中不断告诉自己。患者劝张雪出去透透气,她迟疑了一会,最终走向缓冲间,刚打开门便倒了下去。幸运的是,旁边的同事接住了她。醒来后,张雪还想继续完成之前的测量工作,但被带队主任制止,张雪的“逆行”之路就这样被迫提前结束。
“回想战疫路程,虽然结局不完美,但在发热门诊23天的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铭记在心。”张雪说。
张雪除给患者测体温、分发药物等,更多的是陪患者聊天,帮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张雪是隔离病房穿防护服工作时长最长的护士,为节省防护用品,她舍不得喝水也不愿上厕所,连续工作11个小时。摘下护目镜,印在额头、鼻子处的压痕久久无法褪去。
“我是第一批到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我不觉得苦,反而越来越适应这里的工作,我的内心有些许骄傲与欣喜。”张雪说,护士是她无悔的选择。
区中医医院感染科护士 高晓璐
新晋“95后”勇担当 为抗疫贡献青春力量
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感染科护士高晓璐是一名“95后”,回想起这半年来与疫情奋战的日子,她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欢医护人员的工作,希望帮更多人走出病痛的折磨。疫情发生后我选择成为一名身披白衣的‘战士’。”
一天夜里凌晨一点,高晓璐接到通知,即将接收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一家三口。“没想到自己身边出现了疑似病例,当时我的内心充满了紧张。”高晓璐说。穿好防护服,带好护目镜,一切准备就绪后,高晓璐开始了采血工作。防护服沉着笨重,护目镜镜片上满是雾气,触觉、视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为采血工作增加了难度。为防止患者出现多余的创伤,高晓璐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护理工作。在顺利完成所有护理工作后,脱下防护装备,她的衣服被汗水湿透,面颊、额头已被防护用品压出印痕。
“感谢你们对我的孩子关怀备至,希望孩子长大后也能成为像中医院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一样的人,不畏艰难!”三位患者被确诊,在转到定点医院前,给高晓璐留下了这样一封写在纸巾上的“信”。“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高晓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