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向海经济 激活蓝色引擎
琅琊镇5个港产城一体化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0.64亿元

琅琊港与斋堂岛隔海相望。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大型机械车辆整齐列队,开工礼炮呼啸冲天,5月14日上午,西海岸新区琅琊镇港产城一体化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30.64亿元的金能新材料研究院、隆海·碧海云天项目、合创·龙湾项目、青岛龙潭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贡北路工程5个项目集中开工。
据悉,此次琅琊镇还集中签约了青岛瑞滋集团海洋工程研究院暨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项目、迈森医疗防疫物资生产基地等8个项目,涵盖新材料研发、大数据、文旅、医药、民生工程等领域。13个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税收达1.58亿元,将成为琅琊镇产业升级、文旅融合、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重要引擎。
向海而生,区位优势显著
说起琅琊镇,就绕不开海洋这个话题。琅琊镇位于新区西南沿海,毗邻古镇口、董家口、藏马山,滨海大道、轨道交通13号线横贯全境。辖区总面积95平方公里,海岸线62公里,辖6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境内历史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有祈福圣地琅琊台、古丝绸之路起航点琅琊港、古郡遗址夏河城、天然海水浴场龙湾。先后荣获“中国优美小城镇”“省生态文明镇”“省级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董家口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意见》发布,立足经略海洋国家战略,对标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整个董家口经济区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建设青岛城市次中心、打造新区高质量发展引擎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琅琊镇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全面性考虑,琅琊镇作为参与其中的重要一极,将琅琊镇全域纳入到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格局势在必行。
项目落地,打造蓝色引擎
据了解,在5月14日集中开工的项目当中,不仅涵盖了海洋科技等产业项目,还立足琅琊镇自身优势,在文旅融合方面再添新亮点。其中,在海洋科技领域,琅琊镇引进集刺参良种培育、育苗、研发、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青岛瑞滋集团海洋工程研究院暨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项目,通过整合海洋渔业领域技术、市场、资本、人才等资源,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科技普及、培训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工程科技平台;在新材料研究领域,琅琊镇引进金能新材料研究院,旨在打造世界级的科研中心和全球一流的企业总部基地。
除此之外,在文旅融合领域,琅琊镇引进隆海·碧海云天项目、合创·龙湾项目、青岛龙潭文化交流中心项目、琅琊古镇文旅商贸街项目,通过建设琅琊古街、琅琊文化历史博览馆、文旅产品商贸城等,打造高品质、人文特色鲜明的镇域环境,不仅让琅琊成为董家口经济区高端人才聚集区,也成为特色地方文化研究的聚集地和百姓宜居的新家园。在医药领域,引进青岛迈森医疗科技公司防疫物资生产基地、山东泰霖医药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等项目,吸引周边就业近千人,带动和完善青岛西海岸医疗研发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民生领域,贡北路工程、镇驻地品质提升工程等项目,将进一步改善百姓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与董家口经济区快速通行、优势互补,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勇担重任,产业齐头并进
今年以来,琅琊镇以“防疫情保稳定、抓经济促发展”为主线,一方面围绕西海岸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重大战略,积极主动配合,承担发展重任,将琅琊镇全域纳入到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格局中,从土地供应、村庄拆迁、社会治理等方面贡献琅琊力量,为董家口港区配套建设区域性产业基地,商业服务基地和文旅发展综合体,全力支持董家口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港口、青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绿色新港城。另一方面提升全镇蓝色经济发展格局,紧抓投资和项目这两个经济工作的全链条和发展穴位,以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的担当精神,着力打造贡口湾服务组团、蓝域小镇特色居住区、冷链物流基地和全域旅游,形成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打造以发展高端商贸为主、文化旅游、生态产业为辅的宜居生态新城。
“近年来,我镇在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生态立镇、文旅兴镇、产业富镇、海洋强镇’发展思路,聚焦海洋产业升级、文旅产业融合、驻地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主动融入董家口现代化绿色新港城建设大格局,全面打响全镇双招双引、社会治理、产业振兴集聚区建设等‘十大攻坚战’,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琅琊建设阔步向前。”琅琊镇党委书记高德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