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全国性品牌专业展会落地西海岸,如何进行防疫?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疫情之下的西海岸“办展样本”


  参展人员在展会入口排队进场。 □彭照军 报道

  工作人员演示注册好的展会预登记码。 □记者 李宛遥 报道

  扫码看视频 新闻更精彩
  □本报记者 李宛遥

  青岛西海岸新区会展产业按下“重启键”。6月9日,为期三天的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API China)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启幕。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展会不仅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西海岸首展,也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举办的首个全国性专业展览,吹响了西海岸会展经济继续向前的号角。
  “提前谋划、靠前服务,为西海岸恢复会展经济抢占先机,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西海岸新区会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梁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办展积累的经验将为疫情下必要展会的举办提供“西海岸样本”。
  防疫
  亮“三码”入场通关
  核酸检测随到随检
  作为西海岸首展,开展的第一天,近5万平方米的会展场地人头攒动。
  严控人员入场是现阶段安全办展的重要环节。记者现场体验,观众入场馆前,向工作人员亮出“三码”,即山东健康通行码、青岛一码通以及展会预登记码,并经过测温,完成入场通关。在通道口设有安全检查人员、引导员,配备免洗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入场防疫工作十分周全,现场井然有序。
  位于安检通道的工作人员逄琪现场演示了如何注册预登记码。只见她打开微信扫一扫,填写相关信息,最后完成注册,全程用时不足两分钟,十分便利,生成的预登记码包含姓名、职务、所在单位以及展会等相关信息。
  “参展商和观众通过提前注册预登记码确认参展资格,我们则通过‘三码’实现精准掌控入场人员各项详细信息,精准防疫。”逄琪说。
  除此之外,此次展会的另一道重要防线就是核酸检测。
  “按照青岛市规定,核酸检测原本一天只进行两次,但我们与区防疫指挥部协调,为实现快速检测,调整成对有必要的相关参展人员进行随到随检。”梁亮介绍,同时,展会受检人员在入青的第一时间,即被接到西海岸进行核酸检测,6到12个小时检测合格后发放健康证,“拿到健康证后,参展人员在西海岸活动便不再受到限制。”
  保障
  19个部门协同作战
  全流程预演突发状况
  “没想到现场人流如此密集,更没想到专业性会展的人气也能如此之高。”在S5展馆,记者见到了冰河冷媒科技(朝阳)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汤玉鹏,他用“出乎意料”来形容参展两小时来的感受,“无论是运营还是保障,我整体感觉就是安全可靠、高效便捷。”
  汤玉鹏的感受也恰好体现了西海岸和主办方的期盼。
  “此次展会的前期准备用时近一个月,”梁亮告诉记者,这不仅是疫情发生之后的西海岸首展,也是疫情后首个全国性专业展览,“对比同等规模展会的常规性保障,准备时间增加了2倍,力求为会展行业恢复安全可靠的举办环境。”
  一个月时间里,全区19个部门协同作战、凝心聚力,力保展会顺利举行。
  前期,各部门参与制定了《展会保障实施方案》及《展会疫情防控方案》,对保障工作流程、职责分工、保障力量配置做出了详细规范。
  “区卫健局制定了展会疫情防控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公安部门对安全、反恐以及人员管控、交通调流进行了方案制定和保障等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展会供餐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梁亮告诉记者,齐心协力之下,各项保障工作日趋顺利。  
  “为确保万无一失,6月3日,我们还进行了全流程演练。”梁亮介绍,演练对观众入场、体检、参观等各环节进行模拟,涉及防疫、消防、反恐等各方面,还模拟出现特殊情况参展人员如何处置,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全面预演,并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点评,找出问题并落实完善。
  意义
  提供疫情下办展经验
  “会展之滨”有担当
  “对举办期间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再落实,建立台账和工作流程机制,打造成‘西海岸样本’”。梁亮告诉记者,此次展会结束后,区会展服务中心将认真总结,为以后的会展举办积累经验。
  “今年的疫情让全球会展业遭受重创。”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场馆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涌说,“疫情发生以来国内首个全国性品牌专业展会落地西海岸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向全国甚至全球的会展业传递了办展信心;政府各部门协同作战、多方努力,在疫情下保障展会顺利进行,对全国其他正在观望如何举办全国性大展的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引导,展现出作为‘会展之滨’的西海岸的担当。”
  在李涌看来,通过这次展会,势必会总结出一套疫情下举办全国性大展的防疫模式,经过进一步总结和修缮,或将对今后全国巡展起到引领作用。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