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用活资本,为科创业升级“添薪助燃”

融合控股集团践行高质量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国资国企


  中央美院青岛校区的整体设计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舰船修造基地吊车林立,运输车辆穿梭往来,呈现出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

  芯恩集成电路项目效果图。

  富士康半导体项目效果图。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组建大型控股集团,从管资产到管资本,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融合控股集团于2018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是西海岸新区新设的控股集团之一,也是新区首家千亿级企业。融合控股集团深入落实管资本为主要求,持续提升资本运作能力、产业研判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用活资本力量,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在服务政府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探索经验。

  基金为媒
  助推经济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元素,基金是资本运营的重要抓手。为践行政府战略投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控股集团以基金为手段,发挥基金杠杆效应和集聚效应,撬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力量,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设备更新换代、工业技改和新技术研发,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四新经济”发展,输入资金血液和发展动力。
  2020年4月,位于西海岸新区的易触科技公司正在实现自动售货机生产线和产品的换代升级。这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无人售货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因2019年规模扩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销售额下降等影响,该公司出现现金流紧张,经营面临极大挑战。易触科技董事长徐海东向融合控股集团表达了引入战略投资的强烈愿望。据了解,该项目以“基金+直投”方式投资,首期5000万元,其中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出资2050万元,融合控股旗下科技公司直投2950万元,首期投资后,融合控股持股14.47%;协议再增资1亿元,持股达到34.1%,列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在易触科技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新安装的智能生产线上,灵活的机械手臂正在对产品进行焊接拼装。“首期资金到位后,缓解了公司资金短缺、生产受限问题,我们正在更新自动售货机生产线技术,填入视觉技术应用,公司产品从自动售货机向具有冷藏/冷冻的智能商用设备方向拓展,业务增长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徐海东向记者介绍,“此次疫情也给无人配送服务供给方式带来了市场空间。”据了解,该公司新研发的冷藏/冷冻的智能商用设备已经投入生产,满产后年产量将达到3万台。
  作为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参股基金,融合控股集团发起设立的规模7.5亿元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为易触科技、明月海藻生物、同科医疗、麦田惠众、镭测创芯、光电医疗、诺森生物等9家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扩大新产能提供了资金支持;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青岛融合高精尖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承接“填屏补芯”战略,参加规模8亿元的西海岸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30亿元的青岛兴橙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主要投资芯恩集成电路项目,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缺口,确保8英寸高端功率及数模混合芯片、光掩膜版生产线的顺利组建,保障项目如期投产、达产;会同京东方、海林基金等组建规模10亿元的初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半导体与液晶面板产业等。
  记者来到青岛诺森生物技术公司项目施工现场,这里塔吊耸立、机器轰鸣、钢花四溅,工人们正在加紧抢抓建设进度,开始厂房基础回填和主体钢结构制作,向年底投产冲刺。这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初创期企业,主营食用益生菌、生物发酵制剂、发酵乳饮料的研发和销售。今年2月,该公司获得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出资4000万元,缓解了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加快了科技创新和市场升级。“集团通过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发挥了国有资本杠杆放大效应,实现了国有资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益。”融合控股旗下基金公司总经理崔旸说。
  据了解,融合控股集团还充分发挥基金招商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创投基金投资春雨国际和北京青籁两个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吸引两个项目总部从北京移师落户西海岸新区。春雨国际计划建设国际辅助生殖转诊中心、世界一流水平的诱导多能ADSCs实验室及研究开发中心;北京青籁计划建设中医院骨伤与康复医院,打造中医院骨伤及康复类医疗连锁平台。“目前已组建的基金有16支,完成科技创新、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等投资项目47个,正在推进的产业基金还有8支。”崔旸说。

  资本撬动
  构筑产业融通发展桥梁
  融合控股集团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青岛市“956”产业体系、西海岸14条重点产业链确定的产业范围,充分发挥资本力量,落实国家战略进行产业投资布局,以资引产、以融促产,撬动产业升级、资源聚集、人才汇聚,以资本链联动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立足功能定位,通过资本市场改善国有资本分布结构和质量,注重资金周转循环,实现国有资本在流动中保值增值。
  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现场,融合控股青年突击队的旗帜飘扬上空,融合控股项目作战队已提前进驻现场办公。4月15日,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完成“云签约”,正式落户西海岸,由融合控股集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将运用世界领先的高端封装技术,封装目前需求量快速增长的5G通讯、人工智能等应用芯片,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1年投产。该项目将拓展青岛西海岸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推动新区乃至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
  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签约会上表示:“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是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产业提质升级具有引领作用,这个项目将成为5G通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基建的蓬勃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近日,该集团还牵手双星集团、幸汇国创,合资成立中工际华(青岛)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375亿元,联合建设绿色智能矿山装备产业园项目,包括在董家口建立占地500亩的生产基地,研发和生产100吨级及以上大型电动无人矿车装备,该项目一期总投资不少于25亿元,项目达产后,计划年产智能矿车2000辆以上,年产值超过200亿元;与正威集团合资成立青岛鲁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666万美元,开展有色金属供应链贸易;与澳柯玛集团、山东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规划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芯恩集成电路等多个项目落户园区,带动产业投资总额300亿元,培育壮大新区优势产业集群。
  融合控股集团成立以来,树立供应链思维和平台思维,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运营+实体”协同运作的供应链贸易聚集平台,助力新区“一核三点”产业布局,打造千亿贸易载体和唐岛湾金融商贸聚集中心。2019年11月,发起规模5亿元的青岛融合供应链产业基金,与正威集团合资成立青岛鲁威供应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其中供应链基金占股49%,正威集团占股51%;11月28日,供应链基金与正威集团完成出资,正威国际贸易总部项目正式落户西海岸。该项目包括打造交易中心、结算支付服务中心、贸易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内容,12月当月运营收入4300万元,2020年预计收入100亿元。还与澳柯玛集团合资成立贸易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开展煤炭、木材、原油等大宗贸易业务……
  此外,目前该集团还在构建以农产品食材为主的云购供应链管理平台、以跨境电商商品贸易为主的保税物流中心供应链平台以及以港口为依托的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供应链平台等,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物流链等资源整合及协同发展。

  改革创新
  剑指国内一流资本运营集团
  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关键举措,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融合控股集团在西海岸新区启动国企管资产到管资本的改革试点中应势而生;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放大管资本成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资本运作能力持续加强,资产规模快速做大,融资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12月,总资产从660亿元增长到1052亿元,营业收入从65亿元增长到129.9亿元,较改革前分别增长58.4%、99.2%,构建了“融”“投”“运”“管”“研”五位一体运营模式,成为西海岸新区首家千亿级企业、首家AAA信用评级企业。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融合控股集团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聚焦主业,瘦身减枝,构建了“6+3”(即6家持股公司、3家直属公司)的一级子公司架构体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子公司经营职责权限,切实发挥党组织在法人治理中的政治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动力。按照国资监管授权清单,理顺监管流程,通过优化股权管理、增加注册资本金、提供融资增信等方式,支持持股公司获取AA+信用评级,保障投资大会战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全过程风险防控,构建涵盖纪检、监事、风控全面覆盖、闭环管理的大监督体系。
  拢指成拳、协同发力,“航母编队”攻坚克难力量持续增强。2019年,城发集团、融发集团分别获得AA+信用评级,城发集团持股的青岛农商银行在深交所上市,融发集团成功收购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建成运营山东融发舰船修造基地,融发集团、开投集团共同收购石大胜华15%股权,布局高新技术产业;青科集团推进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等59个教育项目建设;医疗集团承担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二期项目建设;交投集团加快道路交通、基础配套设施等94个项目建设等。
  本着做大做优做强国有资本的初心,融合控股成立之初,即制定实施做大、做优、做强三步走战略,坚持发展效率与质量效益并重,目标三年内资产规模翻一番,营业收入、利润、税收翻两番,持续优化融资结构、投资结构、收入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做强产业投资及资产运营业务,提高产业及可运营资产投资比重,推动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核心主业“集结”。
  为更好地服务政府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该集团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找短板、补短板、促提升”,以资本为推动力,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补齐科技研发短板,建设智能研发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等,打造科技新高地,推动青岛市MEMS以及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补强千亿贸易产业链聚集平台,突破供应链金融;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延展城市建设产业链,参与新基建等领域,当好城市新生活的供应商、运营商。
  据悉,融合控股集团围绕国有资本布局和主业发展战略,结合“双招双引”,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积极的财务投资者,构筑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资本网络,并在二级子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融创中国合资成立青岛双融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承担桥头堡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开发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600亿元;与寿蔬集团股权合作,共同建设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总占地近1000亩,总投资约16亿元,打造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一带一路”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农业博览会展厅、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建设集农文旅商贸开发于一体的国际化农业示范区。此外,该集团还与中房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武汉理工大学等50余家央企、国企、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
  做大做优做强国资国企,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融合控股集团坚持管资本就要管党建,构建以党建文化为核心的国企文化,创新资本运营集团党建工作新模式。国有资本投资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加强到哪里、党建文化就覆盖到哪里,融合控股集团以“党委+党支部”双层共建为基础,以兼合式党支部为纽带,协同作战力量,凝聚攻坚合力,全面实施一线工作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以攻山头、炸碉堡的勇气,敢打能拼、舍我其谁的胆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在急难险重的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
  忠诚、担当、激情、创新、开放,融合控股集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新区、深耕青岛、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一个千亿级的资本运营“航母”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国有资本运营集团道路上阔步前行,正在为西海岸乃至整个青岛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晓莉 王辉娟 张栋)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