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艾草种出产业链 农户集体都赚钱

——张家楼镇厦安村借力艾草产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逄春波(右二)和村民在艾草地里查看艾草长势。
  □本报记者 梁玉鹏

  近年来,张家楼镇厦安村通过引进艾草种植项目,不断延长产品产业链,带动当地村民通过种植艾草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借助艾草这一载体,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

草地里挖金,村民态度大转弯
  “今天就能把这块地上所有的艾草都收割完,这样再等几个月又能收获一茬。目前来看,今年的收成差不了。”6月13日,张家楼镇厦安村党委书记、下村网格党支部书记逄春波正在田里查看艾草收割情况。“去年项目刚引进的时候,村民们不太认可,用他们的原话就是‘地里种的草还能换钱’?”逄春波告诉记者,既然大家都对艾草产业没有认识,不相信“种草”能赚钱,他就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先种了30亩。在我的带动下,有七八户党员也跟着种了一些,合计种了50亩左右。”艾草种下以后,逄春波和这七八户村民一起按照学习来的经验对艾草田关爱有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忙碌,第一批试种的艾草喜获丰收,换算下来比过去种植传统作物收入要高得多。“去年种的艾草今年的产量能达到3000-4000斤,每斤的收购价格是最低1块钱。通过对比,今年村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已经有30多户村民在田里种下了艾草,现在也开始收获了。”

建深加工厂,增收就业两不误
  在获得了村民肯定的基础上,艾草种植面积将不断扩大,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成了逄春波等村干部思考的下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打算在村里建一个艾草加工厂。现在土地审批手续已经办好了,正在选址,初步规划建设一个占地15亩左右的艾草加工厂。”
  逄春波表示,工厂建成以后,最直接的积极影响就是能扩大村民种植艾草的面积。现阶段,村民种植的艾草还停留在最基础的对外销售阶段,获利相对较少,艾草加工厂建成以后,将打破这种局面。“有了产品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艾草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到时候谁种的艾草多谁就赚得越多。”此外,加工厂的建成必然会创造工人就业岗位。村民可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增加收入,还不必外出就业,一举两得。

延长产业链,小艾草有大市场
  在村口,有一座两层的建筑,它就是已经装修好的艾灸养生馆。它的总面积240平方米左右,一层是产品展示区,二层是艾灸体验区。记者在一层看到,各种艾草相关的产品整齐地摆放在展架上,据介绍,现在开发出的艾草相关产品已经有40多种。“这是艾绒,生黄疸的小孩铺盖用艾绒絮的被子,几天就会好。此外,你看到的这些艾棒、艾皂和艾灸包等都是非常好的保健产品。”
  “我们特意请了两位专业的艾灸师傅在这里工作,后期会请老师对外举办艾灸培训班,培养更多的专业艾灸人才,扩大艾灸规模,造福更多人。”逄春波告诉记者,二楼的艾灸体验馆马上就要开始运营了,只要是对艾灸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艾灸培训班,学习艾灸技术。“一系列措施让艾草这个‘致富草’在我们这里生根发芽,村民的生活必将更上一层楼。”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