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志愿服务送进家门
张家楼街道松山村义务脱贫服务队助力村民实现环境脱贫

义务脱贫服务队队员上门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大爷,我们来给你换纱窗了。”7月12日,一群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人走进了张家楼街道松山村张仁鸿老人家中。老人今年93岁,独自生活,而来老人家中做志愿活动的是松山村义务脱贫服务队的队员们。“我们服务队每周日组织进行志愿者活动,帮贫困户义务打扫卫生,陪孤寡老人聊天。”张家楼街道松山村党委书记徐炳霞说。
据悉,义务脱贫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为的是帮贫困户进行环境脱贫。“很多贫困户因为身体等原因,不能打扫卫生,于是我们便想成立队伍帮助他们。”徐炳霞介绍,招募队员消息发出后,教师、电工等各行各业的人报名参加。“我们队员中有水电工还有木工,活动中大家可施展自己专业技能。”
今年,张家楼街道顺利完成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原来的纪家店子社区与其他7个村庄通过优化调整成为松山村。“随着村庄规模变大,我们现在也在扩充壮大服务队,截至目前,服务队队员共有20多人。”徐炳霞告诉记者,义务脱贫服务队变化的不只是人员数量,还有服务内容。“最开始我们只负责贫困户室内外卫生打扫,现在我们的服务逐步扩展到人文关怀等方面。”徐炳霞介绍,现在村里很多老年人最缺少的就是陪伴,但很多老人对陌生人很抵触。“张仁鸿老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老人对我们非常戒备,以为有人到家里‘偷’东西。”徐炳霞告诉记者,队员们耐心地给老人解释,说明来意,还帮老人把室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人其实一点也不糊涂,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老人对我们敞开了心扉。”
徐炳霞告诉记者,随着义务脱贫志愿队服务范围的扩大及服务内容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服务队有了更多了解。“服务队刚开始开展活动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们这么做肯定有钱挣。”针对这种质疑,徐炳霞告诉队员们,坚定信心,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大家发现我们不仅不收钱,而且还往里搭钱,慢慢地开始信任我们。”徐炳霞介绍,义务脱贫服务队成立后,设立了专项基金,实行自愿原则,大家捐款进行透明管理,所有款项全部用于服务队活动支出。“志愿活动就是以心换心,把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