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工坊里的大幸福
珠海街道成立公共就业协会,帮扶失业人员实现精准就业

于曦雅为社区孩子上手工课。□记者 董梅雪 报道
□本报记者 董梅雪
近期,每到周末,便是珠海街道牌坊街社区90后女孩于曦雅最忙的时候。不仅要为社区里的孩子们上公益手工课,还要着手准备自己的手工坊开业的一些的事情,从早忙到晚,水都顾不上喝几口。忙碌的生活,于曦雅却乐在其中。
“相比之前每天浑浑噩噩,这样忙碌的生活更有意义!如果不是社区帮我找到工作,带我走出阴霾,现在的我估计还是每天颓废在家。”于曦雅和记者说道。
2019年初,婚姻破裂让于曦雅的人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她终日躲在家中,不愿出门见人,更不与人沟通,父母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却无计可施。颓废的生活持续了大半年,2019年下半年,牌坊街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了解到了于曦雅的情况后,便开始想办法帮助她。
“年纪轻轻的,一直这样也不是个办法,还是要找份工作。”珠海街道牌坊街社区党委书记李芳萍说,为了帮助于曦雅尽快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社区工作人员经常约她谈心、逛街,慢慢地,于曦雅开始与人沟通,并逐渐走出阴霾。得知她有过在幼儿园工作的经历,李芳萍心里便有了目标。
“我们街道的就业协会建了多个企业群,辖区内的企业随时在群内发送招聘信息,从这些招聘信息中找到一份跟幼儿园有关的工作应该不是难题。”李芳萍说。
李芳萍所说的就业协会是2019年7月9日珠海街道成立的公共就业服务协会珠海分会,协会遵循“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服务社会、共享未来”的服务理念,结合辖区企业特点,协助街道开展各项稳定就业、促进创业、改善民生工作。据了解,街道建立了多个企业群,企业随时在群内发送招聘信息,人社中心定期将整理好的信息发送到“珠海街道社区村居干部群”、“人社中心业务群”,由村居即时发送到各社区居民群;同时,依托公共就业协会网站,将企业发送的招聘信息与无业人员实现无缝对接。
今年年初,通过就业协会的搭桥牵线,李芳萍联系了社区教育机构“尚学城”,得知“尚学城”正处于丰富教育资源的扩张时期,于曦雅也有幼儿园的从业经历,便想到为她租赁摊位开办手工坊。目前,于曦雅正同自己的合伙人全力准备着手工坊开业,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参加社区的公益课堂,为社区的孩子们免费教授手工知识。
“社区不仅帮我联系到了摊位,还减免了租赁费,后期还会有很多技能培训等惠民政策。”于曦雅告诉记者,现在虽然每天忙忙碌碌,却是幸福感十足,彻底告别过去,未来的每一天都将充满阳光。
记者还了解到,协会还专门为街道辖区内的失业人员开发了“职点猫”微信小程序,通过社区村居协理员收集失业人员信息4017人,已邀请3000多人加入微信小程序,下一步将通过后台就业需求与岗位信息自动匹配,为街道失业求职人员定期免费推送岗位信息,拓宽他们的就业创业途径,实现精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