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执法谁普法”的西海岸经验
山东南部海洋与渔业普法宣传月现场观摩会举行,新区普法做法受肯定
□本报记者 李涛
8月6日,山东南部海洋与渔业普法宣传月现场观摩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观摩现场,山东省、青岛市、日照市及青岛市各相关区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和行政执法部门围绕“谁执法 谁普法”,分别进行了海洋与渔业普法宣传月开展的相关经验介绍,并进行了座谈。西海岸新区执法车辆变成“移动普法课堂”、公交线路建成“流动普法站”等普法做法引起热议,同时,普法促进执法带来的成效也得到充分肯定。
那么,“谁执法谁普法”的西海岸落实有何亮点?西海岸普法对执法的促进又成效几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漫步西海岸“山东省最美绿道”——蓝湾绿道,有心的市民游客总会在沿线休息驿站、卫生间等公用设施的LED屏上看到不间断播放的海洋普法标语口号。
“我们把握旅游旺季节点,发挥海洋执法与旅游执法等集中行使的优势,在金沙滩、唐岛湾、城市阳台、大珠山、琅琊台等重点景区和蓝湾绿道,利用公用设施的LED屏,进行海洋与渔业普法宣传,扩大了广大市民游客对海洋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区综合执法局执法六大队教导员刘荣东告诉记者。
区综合执法局还不断加强沿海一线流动普法:将执法车辆变成“移动普法课堂”,在车身制作宣传展板,印制普法标语,利用扩音设备播放宣传口号,向海岸带沿线的社区群众广泛宣传涉海法律法规,累计行程超1000公里;协调交运西海岸温馨巴士公司,选择3路、4路、808路等8条公交线路,利用公交车电视滚动播放海洋法律法规,把340公里的公交线路建成“流动普法站”……用群众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促进普法宣传工作入脑、入心。
与此同时,区综合执法局还完善“区、镇街、社区(村居)”三级监督网络,与涉海的13个镇街、161个社区村居建立联系。针对部分较远镇村,建立负责人微信群,及时、全面、持续宣传法律法规,实现了普法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