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凉爽光照充足,别具西海岸特色的“甜晒鱼”上线
鱼干飘香琅琊港

吴照尊在琅琊港码头晾晒鱼干。□记者 王培珂 报道
□记者 王培珂 报道
本报讯 每到深秋或初冬,西海岸新区的大街小巷,特别是渔港码头上,阳光下随风起舞的鱼干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眼下,伴随着新鲜海鱼大量上市,价格也处于洼地之时,渔民们开始忙碌起来,将收上来的鲜鱼晒干,制作成鱼干。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琅琊镇台西头村的琅琊港码头,探访制作“甜晒鱼”的民俗。
当天,记者还没有走进琅琊港码头,远远就闻到空气中一股特殊的香味。在去往码头一侧的道路上,记者看到不少晒鱼的村民正在忙碌着,63岁的台西头村村民吴照尊就是其中一位。连日来,吴照尊和儿子每天早上都从码头购进新鲜的鳗鱼、鲅鱼、红头鱼等,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将鱼剖膛,去掉鱼鳞,清洗干净,之后再晾晒三天,鲜美可口的本地“甜晒鱼”就大功告成了。“咱琅琊晒鱼一般不放盐,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很快就能晒干,尤其是这个时候,天气凉爽、光照也充足,这样晒出来的鱼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鱼的鲜味,小一点的鱼干市民拿回家放微波炉里烤几分钟便可食用。”吴照尊告诉记者。
据了解,晒鱼干一般都是从十月份开始,到腊月初就结束了,基本上所有的海鱼都可以晒,但是比较常见的还是鲅鱼、带鱼、舌头鱼等等。“我们家多的时候,像晒鲅鱼,每天可以加工、晾晒一两千斤。”吴照尊介绍道。
眼下正是海鱼大量上市的季节,鲜鱼制作成的美味鱼干作为海鲜储备,或作为礼物馈赠亲友都十分适合。现在吴照尊的儿子每天都在朋友圈售卖自家生产的鱼干,并准备设计和制作带有一定标识的包装袋,为鱼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靠海吃海,如今的“甜晒鱼”已经成为西海岸新区渔家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