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一门三英烈 声名永流芳(一)

  在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内,静卧着三位英烈的陵墓,几十年来,人们到烈士墓前,悼念烈士英灵,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心灵无不受到震撼。这三位烈士就是被列入省级革命烈士名录的丁荣华(字笑秋)、丁荣桂和丁荣娇。

  远地求学
  接受抗日救国思想

  1923年秋,泊里邱家庄的“乐经堂”大宅里,一声啼哭打破了宁静,随后,接生婆兴奋地大叫着:“老爷,小少爷出生了,给老爷道喜了!”伴随着接生婆的声音,大宅里顿时热闹起来,前来贺喜人络绎不绝,门口的鞭炮也“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乐经堂”是丁家大宅的一个堂口,丁氏第十一代当家人丁培书精明能干,掌管家业后,逐渐将丁家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大家族,经过多年经营,丁家拥有良田万亩,店铺十余家,仅佃户村庄就有十八个,佃户不计其数。
  丁荣华是“乐经堂”最鼎盛时期出生的少爷。幼时的他生性直爽、聪慧好学且活泼伶俐,有强烈的进取心。自就读私塾起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采。看到孩子有出息,丁培书决心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1935年,丁培书不惜重金将丁荣华送到远在百里外的诸城省立十三中学(后为滨北中学、诸城师范,今为诸城实验中学)就读。
  来到新的地方,接受最先进的教育,丁荣华感到一切都焕然一新。从地主家庭走出来的他,丝毫没感到有优越感。看到日军铁蹄踏遍东三省,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社会处于动荡混乱状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那幼小的心灵深深被刺痛。1935年11月,日本在东三省强行建立伪“满洲国”,唆使汉奸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又将22个县沦为日本殖民地,终于导致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一时间,北平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高潮。12月,天津学生组成南下宣传团,深入各地宣传抗日救国理论,很快得到了无数爱国学生的响应。正在校园读书的丁荣华受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熏陶,暗暗立下了志向,决心“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萌发了济世救国的思想。

  不恋富贵
  姐弟相继加入地下党组织

  1937年,就读两年的丁荣华被各地涌起的抗日热潮感染,时刻准备投入到这一行列中。七七事变以后,面对大片国土沦陷,无数人民遭受蹂躏的惨景,他无心再在安逸的校园里学习,响应地下党组织的号召,他辍学回到家乡,加入到了本地抗日组织,悄悄将收缴来的租子变卖成银元,托人送往抗日最前线。回村期间,他经常与姐姐丁荣桂、丁荣娇谈论国家的前途命运,两位姐姐深受启迪,姐弟三人决定寻求救国之道。
  1938年,活动在滨海地区的四支队第六大队扩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刘勇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二支队在司令员刘勇、政委景晓村的率领下,来到诸城,由西向东,先后捣毁了瓦店、朱解两个据点,又南进泊里,炮轰敌人汽艇,给与了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冬,丁荣华、丁荣桂和丁荣娇姐弟三人积极加入到抗日行列,他们在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学唱革命歌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散发传单,出版黑板报登载打击日伪军的胜利消息。由于抗日热情高涨,同年底,丁荣华成为我党在泊里发展的第一批“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
  1939年3月,丁荣华作为中共诸城县委推荐的第一批进步青年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也称岸堤干校)学习。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丁荣华毕业分配到中共山东分局一区委五地委工作。同月,他的两个姐姐丁荣桂、丁荣娇经县委妇女部长毛洪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姐弟三人一同走上了革命道路。

  艰苦卓绝
  携手战斗在抗敌一线

  1939年春,八路军二支队奉命西调沂蒙山,诸城县委以八路军二支队留守处的名义继续坚持工作。丁笑秋家担当起了党的“堡垒户”和地下联络站工作。为了便于县委工作,丁荣桂、丁荣娇做通母亲的工作,将县委妇女部长毛洪、干事崔健以姨家表姊妹的名义接到家中居住,掩护她们开展革命工作。县委多次在丁家听取汇报和召开会议。二支队西撤不久,国民党诸城县长梁中亭的队伍及一些杂牌游击队相继糜集在泊里周围。为了加强泊里地区的领导力量,1939年6月,五地委将留在地委机关工作的丁笑秋等同志派回泊里工作。是月,中共诸城县委在刘家庄村(今胶南市藏南镇)召开五区委扩大会议,指示区委用合法身份秘密开展工作,并调整和充实了五区委领导成员,丁笑秋任区委青年委员,丁荣桂任区委妇女委员。
  按照区委的部署,丁笑秋为隐蔽身份,担任纪家村和本村的小学教员,后任校长。他利用学校阵地,秘密发展党员,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学校共有7名教员,先后有4名教员在丁笑秋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邱家庄小学成了敌人眼皮底下的一所“抗战小学”。丁笑秋在师生中进行平等自立、团结友爱的教育,废除体罚学生,主张师生平等,利用上音乐课的机会,教学生唱抗日歌曲,如《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凤阳是个好地方》《青年草》等,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
  丁荣桂、丁荣娇姐妹俩经常利用拉家常、讲故事等形式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潜移默化地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在邱家庄率先建立“妇救会”和“儿童团”,有组织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年冬,泊里地区的敌伪势力猖獗,党所领导的群众抗日救国活动由公开转为地下。这时,姐妹俩就利用集日秘密联络党员,传递情报,散发革命传单,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和罪行。
  1941年春,中共泊里地下党支部为便于联系党员,传递情报,开展秘密活动,遵照上级的指示,决定集资在泊里建立“联友书店”作为秘密联络点。丁笑秋、丁荣桂、丁荣娇积极参与集资和筹建活动。“联友书店”开业后,由于党员和教师来往频繁,引起了驻泊里伪军司令李永平的怀疑。不久,“联友书店”的房子被日军烧毁,书店被迫歇业。是年8月,通过竞选担任山阳乡乡长的中共第五区委书记刘步云被国民党杀害,五区的对敌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这时,丁笑秋以音乐教师的身份,自己出资买了笙、管、笛等音乐器械,在自己家里以搞文化娱乐为名,继续坚持与党员的联系,开展党的工作。
  1944年,“讨李战役”前夕,上级指示泊里地下党组织搜集敌人的军事情报。丁笑秋以美术教师写生为名,转遍了泊里及其周围的村庄,将敌军据点、碉堡兵力部署、地形等绘制成图,通过交通员报上级党组织。
  (未完待续,宣教文卫中心供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