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垃圾分类宣传员姜爱玲——

从我做起,让天更蓝水更清


  姜爱玲正在用智能垃圾分类箱回收纸盒。□记者 张静 报道
  □本报记者 张静 整理
  我叫姜爱玲,是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一名垃圾分类宣传员,现在区城管局垃圾分类办公室联合办公。我的工作职责就是联合各个媒体、社区,通过电视节目、公益广告、小区的广告栏、垃圾分类的科普宣传等各种渠道,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垃圾分类。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已经提出好几年了,在西海岸,倡导市民垃圾分类也有2年时间了,为什么要垃圾分类?现在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处理不好,空气质量、生活环境都会变差。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进幼儿园科普,有个小朋友说了一句:“妈妈说,垃圾分类做不好,我们的地球就要被垃圾占领,变黑了,我们就没家了。”
  经过这两年与“垃圾”的接触,我现在已经有了“职业病”,分分钟都在时刻关注着这件事:小区里的垃圾桶从单一颜色变成了有四种颜色和标识的垃圾桶,我会莫名开心;看见有人不分类就乱丢垃圾,我会跟着着急,然后立即上前科普,导致经常被人认为是“神经病”;节假日期间,带着孩子到社区进行宣传,让孩子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看着单位安装了智能垃圾分类箱,我没事就去研究一下,还意外收获了一笔小收入。
  我当然也知道,垃圾分类看似事小,但做起来很难,做好更不容易。所以,我个人认为,想要推行好垃圾分类,不妨实施一些奖励小措施,兴许对推进这一工作会有所帮助。比如说,每个社区可根据住户人员构成的特点,在奖品兑换上多动动脑筋,在不增加过多投资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四季变化把奖品换成小孩子喜欢的冰糕、糖果、玩具或者生活必需的酱油、食盐、醋、油等物品。这样,不但解决了居家所需,满足了小孩子需求,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若推而广之,必将带动更多家庭参与进来。时间久了,人们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有很大改变。
  目前,我正准备成立一个垃圾分类公益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让更多人懂得垃圾分类的益处,让更多人把垃圾分类当成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自己的行为。同时,也通过利用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树立环保意识,达到“以小带大”的效果。我认为,这说不定就会成为促成全民分类成功的一个途径,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所以,我呼吁,让我们从小娃娃抓起,从现在做起,让天更蓝,让云更白,让水更清,让城市因你而美,让人类有更加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活。同时,让我们深深记住,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