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恪尽职守 勇于担当

——记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主管毕敬熙

  “他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号召力,只要有难啃的‘硬骨头’,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他就像战时攻山头的先锋,带着队伍一次次冒着枪林弹雨完成任务。”……说起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工程建设公司四分公司的项目主管毕敬熙,同事们总会不停地夸赞。
  33岁的毕敬熙,参加工作后一直坚守在工程施工一线。工作11年间,他从基层的学徒工做到了项目主管,获奖无数;作为工程的带头人,他打下了50多场“硬仗”,累计为公司奉献产值2.2亿元,利润约6000万元。
  带伤工作
  拼命三郎不惧苦累
  2018年,集团作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重大任务保障参战单位,承接了胶南城际(井冈山--大珠山段)轨道交通工程薛馆路恢复工程道路施工项目,此项目路段被确定为重大活动主要通行路线。
  时间节点迫在眉睫,工期紧、施工难度大。为全面掌握施工信息,毕敬熙和大家全身心靠在工地上,几乎废寝忘食。施工方案确定后,公司领导几经权衡,又把这一攻坚重任交给了他和他的团队。
  重任在肩,没有逃避可言。在他和团队的齐心协力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工程施工的风险无处不在。一天,毕敬熙在工地忙着指挥时,左眼不慎被飞溅的石子擦伤,同事立即把他送到医院急救。闻讯赶来的妻子眼含泪水,满脸惊恐。鉴于眼伤情况,医生建议他多住院观察几天,可是考虑到迫在眉睫的工期,他耐心地说服了妻子、医生和同事,拿上开具的药品,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工地。最终,经过50天的连续奋战,团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任务。为此,西海岸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专门发函表扬,他个人被集团公司评为“重大活动保障突出贡献个人”及“最美市政人”称号。
  率先垂范
  投身单位改革试点
  2019年,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探索工程项目分包模式改革思路日趋明晰,包括项目经理内部竞聘制度成型并由所在的公司承担试点工作。
  在对制度的学习理解过程中,他强烈地意识到,这一制度是打破现有平庸分配体制、调动项目经理人主观能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益尝试。抱着完善自我的初衷,他决心充当第一批“敢于吃螃蟹者”,参与到包清工项目经理内部竞聘制度改革试点中。2019年,琅琊镇古城路东延拓直、拓宽工程进行包清工项目经理内部竞聘。他果断出手,以最优利润承诺成功竞聘该项目经理,全权负责了该项目的施工队伍组建、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和管理及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项目施工过程中,他全过程监管,全要素过问。经过60天昼夜奋战,工程得以顺利竣工,比建设单位要求工期提前10天完成,并创纪录的实现产值利润率50%以上,为包清工项目经理内部竞聘制度的试点做了有益尝试。他本人也因成绩突出,被授予“创收增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艺无止境
  苦练技能守护匠心
  大国崛起,为大国工匠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工程建设主营业务公司的成立,为市政工匠的成长送来了春天。集团工匠文化的确立和推行,更坚定了毕敬熙“技术立身、技术兴企”的信念。
  他发挥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竭尽所能地影响带动身边人尽快成长成才;他发挥自己公司年度技术比武冠军的影响力,发动鼓励职工参与技术比武,自发组织QC攻关小组等技能实训,提高年轻职工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技师劳模工匠工作室的筹建工作,争取在沥青摊铺攻关项目新技术探讨上有所作为。
  艺无止境,重担在肩。毕敬熙秉承“技术立身、技术兴企”的信念,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与公用事业集团共同成长。(柴方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