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份,六汪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3%,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1%
冲刺四季度,跑出加速度

蓬勃发展的六汪镇驻地。
□本报记者 梁玉鹏
今年1-10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超出全年计划4800万元,同比增长46.3%;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21%……今年以来,六汪镇这座西海岸新区的西北大镇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克服疫情困难,优化产业布局,在前三季度拿出了一份令人艳羡的发展“成绩单”,更为四季度的决战决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力保项目“引得来”“落得稳”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战场”。
“在我们六汪镇,从党政主要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全镇上下形成了‘人人都是招商人’的理念和氛围!”六汪镇经济发展中心负责人谭红告诉记者。
而前三季度的成果恰恰印证了这一理念扎实有效:截至目前,六汪镇累计洽谈项目30余个,总投资10亿元的铁橛山田园综合体、总投资7.7亿元的天坛国康生物医药科技园、总投资3.5亿元的大唐风电三期等10个项目签约落地;浩瑞机器人、美菱智能物流机械加工等1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在谈储备,为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储备新动力。
“引得来”还要“落得稳”。“我们始终把服务保障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全力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谭红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为解决三顺电子雅世医疗器材公司生产力量不足问题,六汪镇组织70余名机关干部放弃休假时间,义务支援企业一线生产;为加快推进森丽达包装项目,从项目签约开始安排专人全程服务,首批试点拿地即开工,一年内就完成了主体建设。
构建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
六汪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14.3万亩,全镇布局了“花、果、林、茶、药、菜”6大特色农业板块。如何让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对于六汪镇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
10月19日,万亩高效粮油作物种植示范区中的3000亩小麦在六汪镇柏乡二村开种。“后续土地流转规模将达到一万亩,我们将立足土地流转及托管服务模式,构建以粮食生产为主,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条。”青岛粮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全明礼说。
在341国道、215省道两侧,六汪镇集中打造两条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示范带,目前已聚集万里红大樱桃、瑞翰农场、吾彩宝实蓝莓、供销集团蔬菜种植示范园等高效农业项目。
截至目前,全镇引进现代农业项目89个,累计流转土地5.3万亩,发展花卉苗木1万亩,蓝莓8000亩,大樱桃2000亩,蜜桃、草莓、葡萄、苹果等1.2万亩,茶叶2000亩,丹参、杜仲等中草药3000亩,胶河大白菜、常回家有机蔬菜1.3万亩,一年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吸纳5000余人就近入园务工,年可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1.5亿元。悬泉茶、隆铭牛、琅琊鸡、胶河马铃薯等9个品牌入选优质农产品“瑯琊榜”。
田园综合体加速三产融合
三产融合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而融合必然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田园综合体正是其中之一。今年以来,六汪镇全镇布局了铁橛山、祝兹侯、儒农家园三个田园综合体,作为全镇乡村振兴的另外三大引擎,引领全镇民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铁橛山田园综合体占地20000亩,已完成规划,正在申报青岛立项;祝兹侯田园综合体融合祝兹侯文化开发保护、塔桥片区美丽乡村建设、上上光伏产业园等项目,集文化、美食、休闲观光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儒农家园”田园综合体则将打造集规模种植、科教示范、健康体验、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园。
近年来,六汪镇以健康产业为主题,围绕“医”“食”“宿”“游”“康”“养”六大领域打造新区健康小镇。“前期,依托区第六人民医院落地六汪镇的专业优势,在医疗制造等方面,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壮大产业量级,健康小镇雏形初现。”六汪镇党委书记李海波表示,儒农家园·中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户为六汪镇打造健康小镇持续加码。
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种植中草药材1300余亩,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即将于11月底开工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集科技育苗、种植示范、健康体验、养生休闲、中草药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