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打通知识产权“快保护”通道
西海岸新区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李宛遥
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形成保护合力;推行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审判效率;成立青岛自贸片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了多元协同的“快保护”通道,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环境日益提升。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全面部署和推行,全社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识逐步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案件总量增长、新类型案件涌现、矛盾纠纷复杂化等现象。”近日,记者在区人民法院长江路人民法庭见到了民三庭庭长李红松,她作为区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主要法官之一,深度参与了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环境建设。
“民事案件数量的迅速增长,说明目前全区文化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李红松介绍道,“不久前,刚刚向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转交了20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目前调解力量已经介入,这些案件将进入解纷‘快车道’。”李红松所说的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是实现知识产权多元解纷的一个重要载体。
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社会的合力,这个“合力”不仅需要多元参与,还需要多元协同。李红松介绍说,西海岸建立了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区法院、区检察院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利用网上平台实现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联动,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协同办理提供了便利。
产生知识产权纠纷,该如何快速维权?李红松介绍道,区法院管辖新区内除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纠纷案件及反垄断纠纷案件之外的诉讼标的额在50万以下的一审一般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目前区法院正在探索借助‘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将知识产权案件纳入诉前调解范畴,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促进知识产权审判提速。”
“案情较为简单的案子,我们可以引入诉前调解,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庭,实现‘只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最大程度减轻当事人讼累。”李红松介绍说,“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化解纠纷机制,通过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衔接联动,共同做好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