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


  考生进行长跑项目考试。
  今年10月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透露,关于体育纳入高考的研究已经启动。
  虽然近来要求体育纳入高考的呼声很高,但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体育高考的条件。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看法。对于体育是否应该纳入高考、体育应该如何高考等问题,专家们发表了看法。

  该不该考?
  提升身体素质
体育高考应该实行
  关于体育纳入高考的研究已经启动,体育是否应该纳入高考?
  “多少年来,我们学生的体质状况一直下滑。但在实施体育中考之后,数据表明,初三阶段的学生体质有了明显好转,立竿见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说。
  中考体育效果显著,但在学生升入高中之后,体质开始下降。这在很多地方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缺乏体育锻炼被认为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孩子缺乏体育锻炼,并非因为家长、老师等不懂得体育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绩事关重大,很多家长为了考分宁可牺牲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用应试的办法来解决应试的问题,或许更加有效。参照体育纳入中考的经验,如将体育纳入高考,将直接提升体育课在高中课程安排中的地位,还将能调动政府、学校、家长等为学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条件,从而遏制学生体质几十年来持续恶化的可怕势头。
  如果体育没纳入升学考试体系,体育课在一些地方就会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没有时间和技能从事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就无从谈起。
  南京雨花台中学校长赵光辉此前主要负责初中工作,对于体育中考的作用感受深刻。他说:“那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初中学校普遍对于体育的重视,虽然不可避免带有应试的痕迹,但是中考体育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明显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赵光辉支持将体育纳入高考:“鉴于目前全国中小学体质状况每况愈下的现实,考虑到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唯有将体育纳入高考,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全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记者在调研中,也听到很多反对将体育纳入高考的声音。反对者认为全国各地存在体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各地体育教学质量存在差异,体育纳入高考会出现不公平问题。
  还有专家认为,即使体育高考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质状况,但他们若没有养成健身习惯或具备健身条件,就会重走中考之后体质状况下降的老路。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体育高考也是如此。专家们认为,体育考试需在公平的原则下做好考试内容和组织形式的设计,另外还需采取更多根本性的措施,结合当前进行的体育教育改革,逐步促进和巩固学生健身意识与健身习惯的养成——这应该是体育高考的真正目的以及价值所在。

  该怎么考?
  教育配套先行 体育高考宜早做筹备
  体育考试不同于文化科目的考试,其组织形式与内容设计及现实条件之复杂超出人们想象,需要有关方面进行严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论证。另外,需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家长和学校等各相关方做好准备。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先雄认为,如果体育高考动真格的,眼下学生的体质状况与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堪忧,大多“不堪一考”。
  他说:“我们很多学生都没有完成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比如前滚翻这个动作,本来是小学就应该学会的。但小学体育老师怕孩子受伤,不敢让孩子做这个动作。到了初中、高中,老师也都不敢教这个动作,学生始终就没掌握。高考是一考定终身,学生一定会不遗余力,但体育考试如果没有基本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那些没有体育锻炼基础的学生很容易出事,难免会出现猝死、伤残事故。”
  “高考体育,需要从小学开始就做准备,然后稳步进展到初中、高中,充分做好准备,到高考时就可以考体育了。体育是需要基础的学科,需要从基础源头做起。”李先雄说。
  李先雄的观点在重庆实验中学副校长贺祠亮那里得到了证实。
  贺祠亮认为,目前很多高中学生都不具备参加体育高考的条件,包括重庆实验中学在内,许多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也难以满足体育高考的需求。
  “不只是我们一所学校,因为高中阶段现在没有把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科目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一向是比较‘散’的。”他说,“体育进入高考前,得先做好高中体育教学资源的涵养,强化体育教学的管理,也要处理好体育与其他课程冲刺备考间的关系。”
  对于贺祠亮这样的一线高中教育管理者而言,体育高考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也颇为棘手。因为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学生不可能不全力以赴,难免有受伤的风险。
  安全问题之外,体育高考的组织形式和公平问题也令人颇费思量。
  有专家表示,我国各地学校体育的硬件、软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地域,不同学校的学生享受到的体育资源不同。由此带来的公平问题,也都需要时间去提前策划、预先解决。
  对于体育高考,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特别担心兴奋剂的问题。他表示,这个问题必须事先想好解决办法。他说:“我总体认为,体育该进高考。但会不会出现兴奋剂问题?每年几百万考生,怎么查?我们现在合格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只有一个,将来上海会建第二个,还是查不过来。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来操作层面会出现很多问题。”
  刘波认为,体育高考在内容设计上尤其要注意“区分度”——让考生在体育考分上适当拉开差距。他说:“体育中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为区分度很小。现在北京体育中考占40分,很多孩子都得40分。如果体育中考分值区分度能达到语文数学这个程度,大家会更重视。体育高考怎么考合理?怎么能考出区分度来?还需要时间来认真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认为,体育纳入高考的课题研究应该加速推进。但体育高考涉及面太广,千头万绪,不能仓促上马。他说:“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次生灾害,造成不良影响。”

  专访
  治病于未病
  体育高考比较急迫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任院长毛振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从国家人才观、国民体质健康等角度,对体育高考这一广受关注的话题发表了看法。
  以下是采访内容:
  问:您怎么看待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的问题?是否有其急迫性?
  答:我认为可用“比较急迫”四个字来形容。为什么急迫呢?因为我们孩子们的体质问题常年积累至今,已经到了必须要下猛药的时候了。所以我说是比较急迫。体育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是要治病于未病。如果在身体发育期间不注意体育锻炼,身体内核的部分会埋下隐患,就像温水煮青蛙,感觉不到危险,等有所感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壮的国民,从这个角度比较而言,体育纳入高考是急迫的。
  问:体育纳入高考有何利弊?
  答:这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体育纳入高考,好处在于借用了应试教育平台的动力系统,一切资源都动用起来,各地家长、老师、学校、教育局都重视。
  如果体育借用应试教育这个系统,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不公正、不科学等问题,这是弊端所在。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周密慎重的设计和论证。
  问:当年体育纳入中考的经验,对于体育纳入高考有何参考?
  答:我认为:首先,一定会有一个思想逐渐统一的过程。或者说,思想不统一的过程一定会出现的。所有人都会站在自己角度来评论这个事情。体育考试是个球,谁都来踢一脚。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第二,决策者需要看准方向,厘清利弊得失,两害相权取其轻,犹豫不得。第三,要尽快实现体育高考的科学化。这需要组织一个重大课题组,借鉴中考体育的经验,对于考试内容、方法、评分等所有内容,都要进行全面梳理。
  问:有专家赞同体育高考,但建议目前缓行,应给学校准备期。您怎么看?
  答:我绝不同意明年就开始体育高考。体育高考一定要循序渐进。但对于体育高考课题的研究,必须有目标点,有明确的时间点,准备期才不会变成效率低下的消耗期。
  问:体育进入高考应该如何操作?如何避免精准应试、安全等问题?
  答:精准应试一定会发生。只要是应试,越精准,应试效果越好。我们需科学设置考试内容,这需要组织严肃科学的课题研究。安全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体育考试是身体极限的考试,一定会出现意外,所以要正确对待,组织者一定要采取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据新华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