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手术也能“排石”
区中医医院肝胆病科开发特色疗法轻松排结石
□本报记者 张静
近日,市民王女士因严重腹部疼痛到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就诊,肝胆病科医生为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后发现,王女士胆囊底部有大量泥沙样结石沉积,其中大的结石达0.8×0.9厘米。
“大夫,能不能不开刀?”本以为结石是小毛病的王女士慌了神,医生立即安抚:“您这是胆囊泥沙样结石,中医药保守治疗同样见效。”随后,医生为其进行了抗感染+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利胆排石,同时配合特殊穴位电针治疗,待王女士疼痛消失后继续给予水丸溶石排石治疗。两个月后,王女士复查发现泥沙样结石明显减少,最大的一块结石缩减至0.3×0.5厘米。
然而,令王女士疑惑的是平时她很爱运动,为什么会被结石“缠上”?对此,医生解释说:“你这结石,恐怕是吃出来的。”原来,饮食习惯不好,结石容易“找上门”。例如,长期吃高胆固醇食物,容易导致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造成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结石;长期吃素,胆囊缺少油脂的刺激,胆汁分泌减少,会使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减少,导致胆囊中的卵磷脂、胆固醇和胆汁酸比例失调,增加结石患病率;长期吃精细米、面、白馒头等,致使机体代谢紊乱,导致血液、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偏高,会促进胆固醇性结石形成;吸烟、饮酒、少运动、不吃早餐、零食当饭吃都会诱发胆结石。
了解之后,王女士恍然大悟。“由于工作忙,最近几个月我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期间,为了保持身材,常常一天就吃一顿饭,而且基本不吃肉。”王女士回忆说,此前,她经常腹疼,以为是胃病,但吃药也不见好转。直到这次来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胆囊中有结石。
“像王女士这样因不良饮食习惯而患上胆囊结石的,其实并不在少数。”该院医生告诉记者,结石长期刺激胆囊,胆囊会有萎缩、化脓、穿孔、甚至癌变可能,而且小结石一旦掉到胆管里阻塞胆管,极容易引发急性胆管炎,还可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诱发胰腺炎。
记者了解到,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胆病门诊作为青岛市重点发展的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可谓“特色鲜明”“独此一家”。例如,针对胆系结石,肝胆病科开发了中药汤剂结合电针穴位治疗、中频脉冲治疗、耳针治疗的综合排石、溶石疗法;针对泥沙样结石和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石,给予溶石、排石治疗,结石缩小有效率在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