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别样红
隐珠街道建阵地强队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隐珠街道举办2020年“互融共建 邻里和谐”社区邻居节。
□本报记者 梁玉鹏
近日,记者在隐珠街道采访了解到,近年来,该街道积极鼓励各类文化体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围绕多种实践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截至目前,除拆迁村外,隐珠街道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47个,实现街道、社区两级站点全覆盖。通过不断构筑实践阵地,隐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蒸蒸日上。
因地制宜
打造文明实践阵地
记者在隐珠街道李家石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看到,健身房、棋牌室、电子阅览室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室一应俱全,不少社区居民正在里面休闲娱乐。“社区还成立了锣鼓、合唱、太极拳、广场舞等文体队伍,每季度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李家石桥社区党委书记滕连东告诉记者,为了丰富宣传形式,社区还投资建设了“文化长廊”,每年投入10万多元更新“文化长廊”板块内容,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据了解,隐珠街道分三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街道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同时,统筹现有资源,按照广覆盖、开放式、便民化要求,依托文化大院、公园广场等场所,因地制宜打造理论宣讲、科普教育、健身体育等活动平台,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建强队伍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随后,记者又来到隐珠街道双珠路社区,在该社区的排练室里,记者看到来自双珠路社区公益文化志愿者舞蹈队的队员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排练节目。
“我们舞蹈队自成立以来,不断创作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并积极参加街道举办的‘舞悦隐珠’广场舞大赛,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舞蹈队负责人赵丽萍说道。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隐珠街道制定了《关于鼓励扶持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见》,鼓励各类文化体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让更多文体团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51支、1200余人;以教师、医生、律师等为主体的专业技能志愿服务队7支、70余人……各种志愿服务队不断茁壮成长,活跃在街道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擦亮品牌
释放文明实践活力
近年来,隐珠街道依托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阵地,围绕多种实践形式,充分发挥文化体育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
该街道围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和美家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六大类,积极开展各类百姓宣讲活动,让新时代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宣讲活动,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主动发现、挖掘普通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同时,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叫响“和美与共、乐居隐珠”文化体育品牌。
另外,通过常态化开展“最美隐珠人”挖掘选举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素养,倡导社会正能量,让居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珠街道还通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垃圾分类指导志愿服务队,树立生态文明新观念,倡导垃圾分类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