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加压奋进 昂首前行
——新区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工委(区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本报记者 刘腾 谭宁 梁玉鹏
工委(区委)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化新区的路线图,吹响了前进的“冲锋号”。新区各级各部门纷纷表示,要坚决贯彻全委会精神,抢抓机遇、加压奋进,朝着“十四五”目标昂首迈进。
坚持对外开放是国家级新区的最大特质。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党组副书记、管委副主任王莉表示,国际经济合作区将坚持开放引领,充分发挥功能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历史机遇,发挥“国际客厅”平台作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坚持奋斗担当,自觉融入新区发展、承担历史使命,深化功能区改革成果,对标国内外一流园区,强化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建设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产业,不断激发功能区发展活力;坚持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潮流,抢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新机遇,坚持“四链合一”,优化营商环境。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大数据、现代金融等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大力培育独角兽、隐形冠军,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集聚地。
全会提出,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努力打造海洋强国新支点、海洋强省先行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要承载区。作为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区域,海洋高新区工委书记刘元玉表示,将结合区域自然禀赋和产业优势,聚焦海洋特色,优化“一区两园”空间布局,拉长优势、增创特色,为“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围绕明月海藻、聚大洋等本土优势企业,引进上下游及配套产业,培育百亿级海洋生物产业链。加快引进世界500强和“高精尖”制造业项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快推进总投资103亿元的19个在谈储备项目落地建设,全力促进总投资192亿元的37个在建项目提速增效,做强做优做大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和海洋生物特色产业。三是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把城市功能跃升和海洋特色凸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产业集群、人才集聚。另外,加快推进“一区两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倍增计划”及引建项目做优环境。
张家楼街道党工委书记丁吉庆表示,街道将紧紧围绕全委会精神,聚力先行区建设、重点板块开发、项目投资攻坚等多方面内容,激发街道上下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为新区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街道将不断强化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优化提升特色小镇核心区,整合打造文创基地、农创基地、科创基地和乡创基地,着力构建“一核四基地”发展格局。除此之外,针对乡村振兴工作,高标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都市郊区乡村振兴样板先行区,重点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园区提升等104个创建项目;加大双招双引和项目攻坚力度,做强做大先进制造、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放大油画小镇、全域旅游示范镇综合效应,推动文化旅游高效融合、高质发展,加快文化产业项目集聚,打造新区“文博之窗”。
中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崴表示,中德联合集团将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提升青岛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效能,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自主创新实力,加快被动房研发和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拓展绿色领域相关业务,加快城市大脑技术输出,重点推进青岛自贸片区城市大脑数字平台建设,打造“数字自贸区”发展样板;抓住青岛自贸片区发展机遇,探索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投资模式,开拓在仓储物流、现代服务、康养医疗、教育等产业的合作;凸显国际化元素,依托青岛德国和日本两大“国际客厅”,建设实体平台、网络平台、服务平台和产业平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速项目落地和人才的聚集;实现中德商通向中德贸易集采平台、中德跨境贸易服务平台、中德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深化与德国、日本等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深化文体合作,启动拜仁青训,打造德式营地教育,提升新区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