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践行“两山”理念,蓝湾整治生态效应初显
生态蓝湾倚“绿”生“金”

生态优美、生机盎然的蓝湾漫道。
□本报记者 李涛
每到初冬时节,叶转黄、花尽落,万籁俱寂,原野萧索……恰在此时,西海岸新区胶州湾洋河入海口却开始展露一年中最不容错过的“芳容”。
清晨,漫步洋河大桥附近的蓝湾绿道,朝阳勾勒出山海的轮廓,浮云渗透出晨光的想象,日渐染红的碱蓬草色泽鲜艳连绵着在海滩上铺展,形成壮观的“红海滩”,偶有鹭鸟俏立,海鸥翔集,一幅海天相接、云浪共舞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赏景采风。滩涂上,当地隐匿多年的招潮蟹重新成群结队现身,或觅食、或打斗,红黑色的外壳、大小悬殊的对螯,宛如精灵十分有趣、惹人喜爱。
这只是西海岸新区绵长海岸线上最不容错过的景致之一,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西海岸开展蓝湾整治行动,“绣出”了一条130公里的亮丽海岸线,78公里的蓝湾绿道成功获评“山东省最美绿道”,“蓝湾整治打造世界级最美海湾”更是被新区市民投票选为“十三五”期间“新区大事”。而今,蓝湾沿线步履所及,美景处处;生态升级,游人络绎;居民幸福、企业获益……生态生金效应初显。
蓝湾整治带来
生态生金效应
“过去,这里都是养殖池,私搭乱建、违规倾倒废弃物等现象时有发生,海岸线忽断忽续,老百姓靠海难亲海,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景致?”谈起洋河大桥段生态环境的巨变,西海岸新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宋军告诉记者,蓝湾整治激活了西海岸绵长的海岸线,实现了生态升级、产业升级和居民幸福感升级,“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好生态能换来真金白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离开洋河入海口,记者来到灵山湾畔的两河入海口,蓝湾整治带来的生态生金效应在这里有着蓬勃体现。
两河入海口旁,被蓝湾绿道萦绕的青岛国际游艇会展中心(以下简称“会展中心”)各业态布局轮廓初显:十余栋前卫的澳式建筑,已有公寓式酒店投入运营,旅游旺季甚至一房难求;游艇码头几艘游艇已经下水,平日会经常举办水上运动研学活动;码头滨水栈道、观景广场魅力初显,前来漫步拍照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一处全新的滨水休闲生态区、一个全新的高端度假目的地即将闪耀西海岸。
“蓝湾绿道萦绕会展中心全域,规划的线位与项目的岸线结合为一体,原本半封闭的内部路升级成为市政开放路段,这种变化对项目的商业氛围和客流拉升是极为有利的。”项目建设方青岛明天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生代游客注重体验式旅行,“蓝湾绿道非常有利于让游客感受舒适慢生活的品质感和归属感。”
在此处蓝湾绿道最西侧,会展中心布局的一处滨水商街已经投入运营,饭店、书吧、咖啡馆、超市等均已开门纳客,成为西海岸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大家在这条街开店,看中的就是周边环境的吸引力,很多游客在海边玩累了都会来店里坐坐,喝着咖啡、吃着甜点还可以近距离欣赏大海、沙滩、渔船。”在街上一家咖啡馆,工作人员刘耀伟告诉记者。
岸线颜值提升
新区再添光彩
海岸线生态得到修复带来的生金效应还不止于此:蓝湾旅游定制专线成为西海岸的“最美公交线路”;凤凰山公园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房车露营地;“嘉年华彩虹桥”“后岔湾观景台”“石雀滩野花组合”“连三岛栈道”成为新区市民的“第一会客厅”、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凤凰音乐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均因魅力蓝湾增色添辉。
沿着西海岸蓝湾绿道走一走,会发现这条海上而来的玉带,有望产生更强的“磁吸力”,多维度创造经济增长点,为西海岸城市形象再添光彩。
然而,如何真正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如何将魅力蓝湾的生态“颜值”变成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如何在守好生态“聚宝盆”的同时端起绿色“金饭碗”?西海岸新区还在求索:委托蓝湾公司负责全线养护巡查管理;委托西海岸市政管理公司先期实施公厕、道路、绿化带的保洁工作;建成16处服务驿站,12处实现运营;布局自动售货机、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探索发展新路
生态经济双赢
“目前,我们利用魅力蓝湾串联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点、社区与商业区等敞开空间,在保持公益性为主的基础上,强化全线管护,配套沿线服务,一定程度满足了市民游客需求,但运营模式单一、岸线管护粗放的问题仍然存在,魅力蓝湾的生态生金效应还没有被真正激活。”宋军告诉记者,魅力蓝湾为公益性项目,开放且狭长,全线资源较为分散,现状可运营资源较少,盈利模式集中于租赁形式,实现旅游资源高质有序开发及旅游资源和品牌整合营销,还需整体规划、分期策划、分步实施。同时,岸线管护也面临区域广、人员少的“剪刀差”窘境,急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总结魅力蓝湾带来的意外之喜,西海岸实现了生态升级、产业升级和居民幸福感升级,但掘金绿色经济,西海岸还需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生态转化为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让蓝湾绿道不仅是一条生态大道、景观大道,更是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道、旅游大道,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