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交开进村、为失独老人“安家”……张家楼街道庄家疃村第一书记戴莹立足村民需求办实事
排忧解难,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戴莹通过与村民交流,了解村民需求。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各条战线上,为乡村发展和村民幸福孜孜不倦地奋斗着,成为乡村振兴前沿阵地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驻村第一书记。请看,张家楼街道庄家疃村第一书记戴莹立足百姓需求办实事解难题,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泊里镇贡口村第一书记郭加信对症下药凝聚民心,让软弱涣散村重焕活力。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身为第一书记,不仅要身到农村,还要心到基层,心系群众,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才能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这是区交通运输局干部戴莹到张家楼街道庄家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记在帮扶日记上的第一句话。驻村伊始的初心,让戴莹时刻牢记职责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村群众向美好生活全力迈进。
解民忧>>公交车开进村里
2020年5月份,戴莹来到庄家疃村,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帮扶工作。为顺应新的工作角色,戴莹通过走访党员群众、实地调查、与村两委成员交流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村民想法,从而摸清村庄的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正是在走访中,她找到了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在走访村民代表逄付花时,她的一番话引起了戴莹的注意。“公交站点离村子约2公里,村民坐车需要骑电动车或步行走到站点再乘车。尤其是遇上天气不好,给村民带来诸多不便。”戴莹回忆说。
对此,戴莹多次驾车围绕村庄前后多条道路,进行现场踏勘,记录每条道路的路况和距离,并及时向派驻单位领导作了专题汇报。
30天不到,庄家疃村就具备了公交车运行条件。502路公交车经过优化调整,直接开进了村里。逄付花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在村里就可以直接坐上公交车,太方便了。”
送关怀>>失独老人有了家
村里有一位叫马桂美的老人,一直独自生活,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长期以来一直由村两委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村两委多次做工作动员她入住福利中心都未能征得同意,她的日常生活照料成为村两委干部的一块心病,也被细心的戴莹记到了帮扶日记中。
了解老人情况后,戴莹和村两委兵分三路,一是通过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入户宣传各项帮扶政策,了解老人抵触情绪的根源。二是联络老人亲属,用亲情说服老人,让老人逐渐了解接受养老机构的生活。三是积极协调各级民政部门,利用好现有政策,打消老人的多重顾虑,并妥善帮助老人照顾好家中的一切。
一番努力后,2020年8月,老人入住新区社会福利中心。当戴莹来看望老人时,老人紧紧握着她的手,高兴地说:“在这里,一天三顿饭送到床前,还给体检吃药,我在这里享福呢!”
办实事>>为民幸福想良策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关心百姓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的本分,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在戴莹的帮扶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被标红。
驻村以来,为解决村内孩子们暑期学习需求,戴莹积极争取新区团委“青桐学堂”暑托班在村内开立培训点;建军节与真情巴士珠山红志愿者开展“弘扬双拥传统,唱响红色旋律”慰问退役军人活动;为春蕾女童送去慰问品及助学金,为贫困户争取资助款,为村民开渠筑坝、购置净水机、太阳能路灯等设施……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民逄增刚在村微信群中说:“非常感谢驻村书记冒雨开渠,下这么大的雨村里没被淹,感谢各位领导的关爱和帮助。”
“接下来的两年里,心中有民、真情敬民、工作亲民、担当爱民、始终为民,将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追求。”在戴莹的帮扶日记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饱含真情的文字。或许,这就是一位普通帮扶党员干部最朴素的情怀、最真挚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