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钓海” 逐浪“追鲜”
▲李修俭将鱼饵挂上鱼钩。
▲李修俭展示钓到的第一条“沙板”。
▲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李修俭的兴致。
▲迎着朝阳,李修俭抬起鱼竿向潮水深处走去。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亮
对于热爱大海的人而言,冬日的海滩即便冷到“要掉耳朵”,也依然保持着持久的吸引力。60岁的退休大学职工李修俭便是这样的一位“冬日耕海人”。寒冬料峭,他每天怀抱三根精致修长的鱼竿,自清晨起便追潮逐浪,终日与大海为伴。
早上6时许,灵山湾畔的海风让-7℃的低温更刺骨了几分。城市阳台海边,沙滩表层已被冻结,礁石亦如雪山白头。凛风与礁石交错间,潮水与沙滩相接处,头裹针织帽、身穿夹克服、手戴白手套、下身着连鞋水裤的李修俭早已下好了第一竿。
把支撑鱼竿的圆柱形不锈钢支架稍稍倾斜,再深深刺入细沙中,李修俭展开并搭上了第二根鱼竿。风和重力协作,让倾斜的鱼竿弯成一张弓,竿头连着鱼线下垂,让鱼钩正好落在李修俭眼前。“我钓的这种鱼,算是冬天咱这儿最鲜美的特产。”李修俭从腰包中拎出一根红蚯蚓,边挂饵边说。
“它们叫‘沙板鱼’,是一种比目鱼,喜欢把自己浅浅地埋在沙底,所以只需把鱼钩甩到它们所处的位置沉底,等着就行。”李修俭说。鱼钩挂好饵后,李修俭抬起鱼竿,迎着朝阳迈开大步向潮水中走去,直到水深与大腿齐平才站定,把鱼竿高高举起甩出。在确认铅坠落底后,他边放线边回到岸边。
“其他鱼钓的时候讲究手眼配合,而钓沙板鱼下钩之后无需多管。用等待的工夫看看日出,多好!”李修俭说。
时间已经超过7点,朝阳从远处海中的灵山岛一侧喷薄而出,热烈温暖的金光璀璨了海天一线。“退休了,才有更多时间感受身边的风光。”李修俭原是青岛大学的职工,休息时爱好钓鱼。“每天早晨5点多,收拾好东西坐上公交车,从市南晃荡1个多小时到西海岸,一路上既能看到秀丽的风景,又免去了堵车的烦恼。”沙板鱼并不只在西海岸海域独有,市南等地的海滩上也能钓到,但李修俭总是习惯往西海岸跑。“这边风景有独特的魅力。再说钓鱼就是得追着潮水、换着地方玩嘛,我在这边也有好多钓友。”李修俭笑着说。
支好第三根钓竿,稍事休息后,李修俭便开始收第一根竿。伴随着鱼线被拉起,惊喜随之而来。“第一竿就有鱼,运气真好!”他提起鱼线,一条比手掌稍小的黄褐色扁平“沙板鱼”从水中蹦跳而出,雪白腹部在朝阳中闪耀着光芒,彰显着冬日大海的生命活力。
“长得有点像咱常吃的鼓眼鱼,但是味道更鲜。”李修俭把鱼轻轻从鱼钩上摘下,装进腰上的塑料袋中。“一天最多能钓四五斤,回家沾点面用油一煎,好吃极了!”他边说边拿出手机展示自己曾经的“辉煌战绩”。
再次挂饵下竿,收放第二、第三竿,李修俭开启了“循环模式”。而海滩周围,越来越多的钓友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简单地闲聊几句后,大家便开始各忙各的,寒冷的冬日海滩就这么热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