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从宣传入手、抓源头分类、强激励机制,灵山卫街道——

做好“讲分奖”,分类成时尚

  □记者 李涛
  通讯员 沙见东 报道
  本报讯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要分类,回收不浪费。西山冯的父老乡亲,咱们都要做好垃圾分类。”近日,灵山卫街道西山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冯明森一大早就在村口的垃圾分类收集点上指导村民投放垃圾,手里小喇叭播放着垃圾分类宣传知识,不时有村民走出家门投放垃圾。
  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背景下,灵山卫街道周密部署,细致研究,率先将西山冯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2020年以来,街道与合作社下大力气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破解“深入推进”难题,探索制定了从“宣传入手”、抓“源头分类”、强“激励机制”路线图,紧紧把握“讲”“分”“奖”三个环节,走出了一条“经验可复制、群众能接受、面上好推广”的农村垃圾分类新路子。
  走进西山冯股份经济合作社,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浓厚。走在大街上,随处能够看到墙上喷绘着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合作社办公点旁的LED屏幕滚动播放着垃圾分类宣传语,公示栏每周更新着垃圾分类红黑榜……“我们还每月利用党员主题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培训,通过党员干部分片入户宣讲,把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能力提上来。”西山冯股份经济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道。
  垃圾分类难在长期坚持,贵在养成习惯。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只有居民广泛参与、养成习惯才能取得成效。对此,西山冯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循序渐进的“暖心”推广法:首先通过“敲门行动”走进居民家中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分类指导手册,现场示范,提升居民分类能力。其次通过“党员包片”,由指导员和包片党员一对一帮教指导。最后实行奖励机制,激发居民动力。
  西山冯股份经济合作社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是灵山卫街道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下一步,灵山卫街道将继续紧盯目标,全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实施,让生活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向“我来分”转变,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代乡村新时尚。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