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马家庄(二)
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马家庄村,是一块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撒播下革命的火种,燃起了革命的熊熊烈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泼洒下烈士的殷红热血,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慷慨壮丽诗歌。
血汗浇灌的红色交通线
1942年,国民党苏鲁战区游击队第二纵队第六支队李永平部进驻泊里,投靠日军被改编为滨海地区警备军。这支伪军烧杀掳掠,横征暴敛,杀害了五区委书记刘步云,在泊里实行白色恐怖。1942年年底,中共滨海地委恢复组建了五区委,开展秘密对敌斗争。为传递中共滨海地委和中共胶东区党委的重要文件,马家庄村共产党员王星五在泊里开设了“恒祥”商号,以做生意的名义建立了党组织联络点。共产党员杜雨以做生意的身份,成为党组织的地下交通员,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严密封锁,往来穿梭于泊里-张家楼-张仓-杨家山里之间,建立了南到日照滨海地委驻地,北到杨家山里特支和胶县特区委的两条交通线。使这条交通线传送了大量的情报和文件,运送了物资,护送交流的干部,较好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长期的地下工作使共产党员们想出了各种巧妙的联络办法:为识别环境的险恶,杜雨、王星五在联络接头时,规定了活动暗号。在大门外的不明显处用粉笔画一圆圈,如人在家,圈内点上个白点,可直接进入房内;如圈内无点,即人不在家,或者另有隐情,不用问得赶快走开,这些手段比较有效地隐蔽了党组织的活动。
遍洒鲜血的革命热土
1944年底,李贤斋继任伪滨海警备军司令,更加残酷地镇压泊里人民的抗日活动,充当日军在滨海地区的忠实走狗。“讨李(永平)战役”后,他们先后逮捕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枪杀或活埋8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泊里惨案”。
1945年秋,诸城三区区委书记郑文信叛变投敌,认出了打入敌人内部的党员牛启昶。牛启昶经不住敌人的折磨和诱降,叛变了革命,供出了泊里地下党的名单。敌人遂对泊里地下党组织和八路军嫌疑人员进行了大逮捕,仅马家庄村就有9名共产党员身份暴露。
被逮捕的杜雨、杜孝先、杜锡久、杜锡五、王星五、王福堂、仉西功、尹柏玉、杜坦等9名共产党员遭到敌人惨绝人寰的刑讯逼供。凶残的敌人往他们指甲里钉竹签,鼻孔里灌辣椒水,压杠子、吊梁头,逼他们供出党的组织和“同谋”,他们却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党支部书记杜雨被捕后,刽子手们用悬梁吊打、坐老虎凳、灌汽油、火香促、抽盘、火燎、铁锨烙,豁开腿肚子搓盐等酷刑进行残酷折磨,企图得到我党组织的情况和党员名单。敌人的严刑没能使杜雨动摇,他坚定地说:“你们可以割去我身上的皮肉,但休想从我嘴里得到半点共产党的秘密!”气急败坏的敌人一无所获,便分批将这九名共产党员杀害。杜孝先、杜锡久、王福堂、仉西功、王星五、杜坦分别被敌人枪杀于泊里南河河床;杜雨、杜锡五、尹柏玉被活埋到蒋家庄后河。临刑前,杜雨高呼口号,痛骂敌人,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
七十多个春秋过去,但那一个又一个壮怀激烈、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如今,每到清明时节,无数中小学生来到马家庄烈士陵园,凭吊烈士英魂,缅怀烈士丰功伟绩,寄托哀思,向先烈们敬献花圈。正如英雄墓碑上写的那样:烈士英魂昭日月,席乡热血壮山河!
(宣教文卫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