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弱势群体维权、发放司法救助金……区检察院解民忧护民利
用心办好群众身边“小案”

区检察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用法治阳光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李宛遥
全力消除民生痛点,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60人;向25名因案致贫的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2万元;支持弱势群体提起民事诉讼62件;开展“送法进校园”27次……这是2020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检察院交出的安民利民成绩单。
百姓身边无小事。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检察院多年来不断加强民生检察工作,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所烦履职尽责、监督办案,努力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
>>小案不小办<<
力促案结事了人和
群众身边的“小案”,对每个涉案人和其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案件”。近年来,区检察院坚持做到“小案不小看、小案用心办”,在办案效率方面,能不延期的坚决不延期,能不退查的一般不退查,能适用速裁或简易程序的尽量适用速裁或简易程序,最大限度让程序快进、让正义提速。在办案效果方面,坚持少捕慎诉慎押,综合考虑天理、国法、人情,对当事人全程做好释法、说理、和解工作,对被害人同步开展法律、心理、经济救助,对嫌疑人尽力促成认罪、认罚、退赔,获得从宽处理,努力让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办案效果。
2020年,共办理危险驾驶、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等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小案”1800余人,约占刑事案件总人数的82.5%,案件延期和退查率不足20%,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128件,对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过失犯等决定不起诉420余人,约占“小案”总人数的2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为96.5%。
>>倾听群众呼声<<
及时解决民生诉求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网、电等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区检察院开展了信访积案排查化解攻坚,健全律师等多方参与矛盾化解机制,163件来信来访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连续保持涉检到省进京“零上访”。
作为人民检察院,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检察院通过司法扶贫,选派3名干警驻村帮扶,向25名因案致贫的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2万元;支持弱势群体提起民事诉讼62件,帮助59名工人追讨“血汗钱”200余万元。为进一步消除民生痛点,该院2020年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60人,以法治手段织密民生安全“防护网”。
>>播撒法治阳光<<
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为扛起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检察担当”,区检察院围绕筑牢校园安全法治屏障,与教体局等八部门联合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选派18名检察官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送法进校园”27次,用法治阳光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同时,该院坚持未成年人全面、综合、特殊保护理念,深化捕、诉、监、防、帮“一体化”办案模式和“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对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从重从严从快打击,批捕强奸、猥亵儿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7人,起诉23人。对在校学生、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能不捕的一般不捕、能不诉的尽量不诉、能挽救的全力挽救,对28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相对不起诉或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48%。
“2021年,区检察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抓好各项检察工作。”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