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打造12处镇街产业振兴集聚区,带动镇域经济全面发展 2020年,共落户企业211家,96个项目建成投产,带动就业11029人
筑巢引凤,激活一池春水

大场镇产业振兴集聚区。
□本报记者 王雪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2月21日,自21世纪以来的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中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部分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而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先行区的西海岸新区,从2020年5月开始,便在全区规划建设12处镇街产业振兴集聚区,带动镇域经济全面发展。到2020年底,集聚区建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12个集聚区内共落户企业211家,计划总投资269.73亿元。其中:签约待建项目30个,在建85个,建成投产96个。96个建成投产项目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2亿元,共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1029人。
>>项目优先<<
着眼产业大局抢商机
2020年内,集聚区内96个项目建成投产。一个个大项目的入驻,源于西海岸项目优先、着眼产业的大局意识。
位于大场镇的中粮山萃果品加工项目,是西海岸首个“模拟手续办理”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这个项目产业定位明晰,后续带动农民就业的动力强劲,我们必须在各类要素配置上予以倾斜。”大场镇党委副书记董培岩介绍,中粮山萃果品加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一期为蓝莓深加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解决就业100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具备10万吨产能,成为世界知名的小浆果深加工基地。“吸引这样的重点优质项目落地,有助于我们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全镇的优势特色。”董培岩表示。
集聚区建设之初,工委农办还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各镇街将功能区定位分为新建型和改造提升型两种,由各镇街根据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基础条件等因素自主选择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实行错位发展。这与中央一号文件中“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提法不谋而合。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卫青介绍,根据功能定位,西海岸各镇街均明确了产业振兴集聚区发展目标、定位、布局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核心问题,为集聚区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西海岸12个集聚区规划总面积共28851.25亩,已经建设利用14453.38亩。
>>突出就业<<
开辟农民转产新渠道
建设集聚区的出发点,是建设成为镇街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西海岸着重引进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项目,最大限度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有效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在海青镇,总投资5000万元的青岛大洲纺织项目主要面向日韩等国家出口儿童服装等针织品,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该项目投资少、见效快,于2020年3月份开工改造,5月份竣工投产,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吸纳农村劳动力80余人。
在此基础上,西海岸还鼓励各镇街提供完善的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出已有企业产业升级、产品迭代、效益倍增的新路子。“扶优扶强,助推小微企业成大船,才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为西海岸镇域经济增添更多助力。”王卫青表示。
铁山街道的青岛中阳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王卫青口中成长为“大船”的企业之一。过去的青岛中阳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仅5亩,在铁山街道的重点扶持下,2020年该企业投资1400万元拆除老厂房,新建6层工业厂房及研发中心,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实现税收1100万元,带动就业220人。
>>完善配套<<
打造产业发展保障线
完善功能配套,才能集聚人气商气。对此,西海岸组织各镇街提前谋划近3年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计划,分年度列入全区政府固投计划,通过配建道路管网以及绿化整治等,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提升产业振兴聚集区形象,确保产业振兴集聚区周边基础设施配套有更高水平的完善提升。
对于西海岸发展镇街产业振兴集聚区的号召,张家楼街道率先行动。“我们投资2800万元,全面提升产业园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最终实现‘五通一平’,全面提升了招商环境。”张家楼街道党工委委员鞠桂让介绍道。
瞅准先机,总投资13亿元的长青国际海外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成为张家楼街道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内的“领头羊”。“拿地即开工,一刻也没有耽误。”作为该项目负责人,青岛御松集团董事长李强紧盯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于2020年6月便完成主体封顶,预计2021年12月投产,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2亿元。“集聚区建设定会带活西海岸的镇域经济,我们在这里也定是大有可为!”李强信心满满地说道。
规划布局要更科学,产业特色要更鲜明,招商引资要更精准,产业培育要更具体,基础设施要更完善……在建设过程中,西海岸已逐渐摸索出镇街产业振兴集聚区完善的发展思路及目标。“2021年,全区12个产业振兴集聚区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拉动就业1万人,实现新落户企业100家左右。”区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科科长李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