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贝类最肥美,尝鲜正当时

西海岸海鲜市场逐渐回暖,贝类海货量大价廉,想吃鲜鱼还要再等几天


  大图:在龙门顶码头,悬臂吊车将牡蛎从船只运送上岸。□记者 李凤仪 摄

  小图:海蛎现在最为肥美。□记者 于林平 摄
  □本报记者 于林平 李凤仪

  3月春光,乍暖还寒。伴随西海岸新区各大码头渔船恢复出海捕捞,开春海鲜市场逐渐恢复忙碌。日前,记者探访新区多个海鲜码头发现,开春后贝类更加肥美价廉,新鲜海货也正在增多。
  清晨6时许,积米崖渔人码头上已经停靠了多艘回航渔船,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商贩前来,想在第一时间将新鲜海货收归囊中。
  记者看到,大量扇贝倾倒在码头上,一经冲洗、装袋就马上被销售一空。
  一名正在给鱼虾蟹归类的渔民介绍说:“现在刚开春,海水温度还比较低,鱼类捕量少,但近海的扇贝丰收了,我准备回航打捞一船扇贝。”他告诉记者,低水温适宜贝类生长,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低温孕育,扇贝、海蛎等贝类海鲜当下最为肥美。
  记者在渔人码头海鲜市场了解到,栉孔扇贝肉质鲜美肥厚,如今大量上市,价格稳定在每斤5元至6元左右。“又肥又便宜,现在正是吃扇贝的好时候!”一名市民称好三斤新鲜扇贝准备带回家尝鲜。
  龙门顶码头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只见三辆悬臂吊车同时作业,十米高空中交错运送着满载海蛎的养殖笼,岸上的工人们动作迅速,拆网、卸货、称重一气呵成,来往的货车不断把新鲜肥美的海蛎运输到各大超市、市场、摊点,最终热腾腾地摆上食客的餐桌。
  “海蛎现在正肥,销量要比年前好,订单需要多少我就去海里打捞多少,我们家每天打捞一万斤左右吧。”整个码头上有十几家养殖户,其中一家商户向记者介绍说,二两以上的海蛎年前卖3.5元/斤,年后涨到4.5元/斤,“虽然价格上去了,但是物有所值!”
  记者又走访了多处海鲜市场发现,春节前以冷冻海鲜为主的摊位,如今明显“解冻”,增加了不少新鲜海货,带鱼、鲅鱼、小黄花、多宝鱼、扁口鱼、蛎虾、海鳗、笔管鱼等鱼虾品种丰富多样,八爪鱼、墨鱼、红头鱼、鲍鱼不仅新鲜,价格也比节前有所下降,例如八爪鱼从春节前的55元/斤下降到45元/斤,七头鲍鱼从春节前的10元/个下降到8元/个,本地红头鱼8元/斤,当季梭鱼14元/斤,都值得市民朋友春季尝鲜。
  “特刀(特级带鱼)、鲅鱼不是本地的,想吃本地刀鱼(带鱼)还得等等。”海鲜市场的商户告诉记者,“现在卖的钓刀(海钓带鱼)50元/斤,捕刀(网捕带鱼)25元/斤,但本地的少,等秋季开海的时候本地刀鱼上市,预计50元/斤左右吧!”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渔业码头还处于开春刚回暖的状态,因为水温低,选择出海的渔民相对较少,待3月中下旬水温回暖后,渔船大面积出海,才会迎来新鲜鱼类的上市小高峰,想吃春鲅鱼、本地带鱼的市民朋友可以再耐心等待十几天,赶在5月份禁渔期前,到鱼市选购本地鲜鱼大饱口福。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