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 蒋玲玲
建党百年之际,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的巨大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和疫情大考的特殊形势下,激励全党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正当其时、意义非凡。
循脉而行,走进历史纵深里追溯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形成发展、丰富完善、巩固加强史。追溯红色根脉,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建党24年来的奋斗历程、首次明确提出三大作风,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反映的是我们对待科学理论的根本态度,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革命初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同志基于我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丰硕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光芒的必然选择。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反映的是我们对待群众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定马列主义,除了它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外,还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造福人民、依靠人民中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
自我批评的作风,反映的是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都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党内存在的大是大非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武器,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从八七会议到古田会议,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正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向史而新,投身复兴伟业中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实践中来,也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革命胜利后,共产党人结合新形势新变化对作风建设进行了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强调作风建设,不断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之后,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弘扬,不仅坚持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高度抓好作风建设,而且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每次对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形成不易,巩固发扬更需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红色,它早已超出了色彩的范畴,代表的是百折不挠、奋勇直前的民族精神。时代赋予我们更加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做“弄潮儿”,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为共和国的红色增添上新的时代色彩。
我们必须加强党史和理论学习,拿出革命时期“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学习精神,从党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掌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必须使优良传统成为一种习惯,推动优良传统融入到生活、工作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作者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