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汨汨“幸福水”,流进农家院

第一书记帮打井,告别吃水难的六汪镇曹家沟村开始憧憬新生活


  第一书记张久阁(左二)带志愿者入户给村民检测水质。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饮水安全事关百姓身体健康,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日,记者在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曹家沟村采访了解到,该村地处丘陵,地表水缺乏,过去村民吃水需要限时供应。如今,曹家沟村在第一书记张久阁的协调下,成功打出一口180米的深水井,并通过在制高点修建蓄水池的方式将水引到了村民家中,村民“吃水难”终于画上了句号。
  探水源打深井
  第一书记解难题
  “我们村干旱缺水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说起村里的吃水问题,曹家沟村书记杨忠岱摇了摇头,“以前村里有‘大口井’,但水量不够,吃水需要限时供应。若逢干旱时节,吃水就成了大问题,作为村干部,我们都非常着急。”
  一直以来,与自然抗争获取水源,村两委没少动脑筋。2020年5月26日,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资源交易处副处长张久阁作为该村第一书记前来报到,他的到来,给村民带来了希望。
  “听说我是水务公司的人,大家对我的期望都很高。每次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他们都会详细跟我介绍家里的用水情况。我在村里‘摸’了一圈后发现,村里水井出水量少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地质结构和水井位置上。”张久阁说。
  找到问题所在,张久阁立即行动起来,边找资金边请专家来实地探勘。最终,在村北面确定了打井位置,并在180米的深处找到了甘甜、清冽、丰沛的水源,并通过在制高点修建蓄水池的方式将水引到村民家中。
  今年3月5日,曹家沟村新井连管通水,村民“吃水难”终于画上了句号。
  水质采样检测
  村民喝上“放心水”
  “我们祖祖辈辈喝水都靠肩挑手提。现在,不仅拧开水龙头就有好喝的深井水,还有人上门帮着检测水质,心里甭提多高兴。”正准备和大女儿一起洗菜做午饭的“老书记”杨殿奎说这番话时,满脸洋溢着笑容。原来,通水当天,张久阁特意邀请了水务公司巾帼建功团队走进村民家中检测水质,让村民放心用水。
  消毒、取样、现场检测……10分钟后,浊度指标当场出数据。看着仪器上的数据值,张久阁舒了口气,主动跟“老书记”解释起来,“这个浑浊度指的就是自来水清不清,根据国家标准,浑浊度限值为小于1NTU,咱们这项指标是0.46NTU,完全符合标准。”
  “硬度等20多项指标我们会采样带回实验室检测,全部检测结果将会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到时咱们再通知您。”志愿者团队成员孙佩佩说,通过实验室检验基本可以反映出村民家中水质是否达标,用水管道、水龙头等设施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安全饮用水标准,让用户对自家用水情况及环境有所了解。
  做足“水文章”
  绘就振兴新图景
  看到这么多人为村里的用水忙碌,村民们脸上不自觉地洋溢出喜悦的笑容。
  “一家企业看中了村子河边南侧的山头,将来要建中草药种植基地,这是个好机会。”说着,张久阁带记者往河边走去。到达后,记者不禁眼前一亮,河道里没有淤泥,水很清澈。“我打算积极争取资金,在河两侧栽种绿植,不仅能美化村容村貌,还让村民多了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说不定还能靠田园风光引来更多投资。”张久阁说。
  近年来,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不断发挥国企担当,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以水兴村、以水惠农,做好乡村振兴的“水文章”。张久阁说,他将和村两委继续把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着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