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顶格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120个重点项目,青岛自贸片区——

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蓬勃发展的青岛自贸片区。(青岛自贸片区供图)
  □本报记者 刘腾 于林平
  “自贸大潮”在黄海之滨澎湃激荡,释放出愈加强大的发展推动力。今年以来,叠加了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开发区等众多国家开放战略的青岛自贸片区,正按照青岛“项目落地年”和西海岸新区“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预计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顶格调度、顶格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120个重点项目。一系列攻坚目标催人奋进,一场“项目攻坚战”正在青岛自贸片区全面打响。
  围绕主导产业促项目落地
  结合自身定位、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青岛自贸片区在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产业。围绕这五大产业,片区积极推进动能变革,以产业优势实现项目和企业加速集聚,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平台”蓬勃发展。
  今年,青岛自贸片区将加快现代海洋产业集聚,依托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国际船舶交易服务平台,增强航运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丰富国际贸易业态模式,支持中仓登开展仓单标准化和仓单登记体系建设,支持区内冷链企业建设海关冷链食品监管场地,支持以绿辰为主体设立进口消费品展示交易中心暨葡萄酒品鉴中心。优化航运物流市场环境,打造“航贸金”耦合发展主阵地,加快推进海丰国际一揽子项目建设。
  同时,实现现代金融创新突破,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争取落户首家融资租赁SPV公司;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程度。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集成电路产业“筑基强链”,出台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依托海尔卡奥斯和赛轮“橡链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发力新经济抓项目招引
  今年,青岛自贸片区紧密结合国家试点任务举措和重点领域突破,着力打造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围绕“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加强项目招引。
  据悉,青岛自贸片区将推动发展新业态经济,支持加拿大AST全球保税维修中心项目和广东液晶屏保税维修项目拓展业务规模,顺利实现量产。借助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等平台,联合海尔生物科技等头部企业搭建新型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拓展生物医药领域招商引资。
  此外,青岛自贸片区还将以医疗器械、半导体装备等高端制造业为突破口,与野村综研等咨询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依托“医疗器械许可人制度”试点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半导体装备的研发制造。以山东港口国贸集团、中石油国际、东明石化新润丰等重点企业为实施载体,推动原油进口权申请实现突破,为油品贸易实现内外贸、期现货联动发展奠定基础,建设油品贸易生态体系。
精准服务助项目加速跑
  日前,青岛自贸片区为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暨国际生鲜冷链交易平台项目颁发了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了第一例“拿地即开工”项目落地。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服务项目建设为抓手,青岛自贸片区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前介入、全程代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拟审批、批前辅导等方式,加快推进各环节手续办理,大幅度提高审批效率。
  2月份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密集推出办税缴费、发票申领、退税减费、政策服务、以数治税、联合信用管理等6大类30条税收创新举措。403项涉税业务已实现全程网上办,电子税务局网办税收业务事项及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外,片区针对闲置地块、老旧楼宇谋划了一批城市更新和新产业项目,出台和发布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招商白皮书》。
  聚焦重点项目和市场主体需求,青岛自贸片区正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更加便利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茁壮成长。

  攻坚之声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纪晓龙:
  挂图作战狠抓项目招引落地
  按照青岛市“项目落地年”和新区“攻坚突破年”的部署要求,青岛自贸片区今年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抓手,以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以及吸引外资等都要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目标。此外,跨境电商力争达到3倍到4倍的增长幅度,海洋经济达到不低于15%的增长幅度,力争突破20%。
  实现这些攻坚目标,主要依靠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今年120个重点项目全部上墙、挂图作战。我们将做好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对低效的闲置用地提高利用效率。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力争实现项目拿地就能开工,落实一网通办、告知承诺、帮办代办、提前介入等措施,确保服务效率和质量。此外,青岛自贸片区还将打造服务企业新平台,及时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企业从落地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增强企业的归属感。

  项目探访
  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暨国际生鲜冷链交易平台预计12月份全面投入使用
  “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加速跑
  吊车、工程车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紧张有序施工……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暨国际生鲜冷链交易平台项目现场,只见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拟建设两栋五层冷库、一栋单层高架立体库等,项目于2月16日开工,分三个阶段进行施工,预计10月份竣工,12月份全面投入使用。“目前,项目正进行第一阶段施工,到6月份进行第二阶段施工,工人将增加到600人,9月份第三阶段施工工人将增加到1200人,我们有信心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项目负责人刘亚民介绍。
  该项目是青岛自贸片区搭建“拿地即开工”通道后,开工建设的首个大项目。“项目拿地后,15天内所有证件全部办理完成。如果晚开工1个月,项目将会损失至少1500万元。”刘亚民告诉记者,“服务效率如此之高,这让我们更加坚信落地青岛自贸片区的选择没有错。”
  项目建成后,青岛自贸片区将拥有全省最大的单体自动化冷库,最多可容纳8000个集装箱,每日集装箱出入库吞吐量达400个。项目施行高于国际标准30%的冷冻标准,冷库、集装箱内冷冻温度全部达到-30℃,在国内较为少见。此外,项目还将建立智能冷链交易中心,整合冷链全产业,建成集肉类、水产储存、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园区,打造港口冷链物流产业新标杆。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